张心灵
和精彩纷呈的比赛一样,国内媒体在奥运会的宣传报道上也是各显神通。但美中不足的是,一些媒体在对赛事的宣传、对运动员的宣传方面分寸把握得不够好。有些报道说的话、论的事、评的人,过于夸张,过于渲染,过于拔高。
例如,在对开幕式的报道中,诸如“完美无瑕”、“尽善尽美”、“神妙的意境”、“美轮美奂的天堂画卷”、“无异于天籁之音”之类的评语,几乎充斥所有篇章,让人看了觉得有些过度溢美。在报道夺冠的运动员上,像“王者风范”、“霸气”、“超越完美”、“登上巅峰”、“横扫天下无敌手”、“百年一遇的天才”等等,也让人觉得形容过分。女子射箭冠军争夺战,张娟娟是以一环险胜韩国选手朴成贤,但很多报道都夸张以“一箭定江山”、“一箭射落金牌”、“一箭射穿历史”。艰苦拼搏的过程好像无足轻重。女子举重确实成果显著,但曹磊夺得女子举重75公斤级金牌,有的报道以“横空出世”形容她的出场。刘春红夺得女子举重69公斤级冠军后,有报道说:“山东烟台女孩刘春红在69公斤级举重中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她最令对手震惊、令观众叹服的是,她破世界纪录常常轻而易举。被世界公认为‘百年一遇的天才’”。好像她们是神不是人。特别是在女子十米跳台跳水取得金牌后,有的报道说:“中国跳水队无愧梦之队的称号,只要她们想赢,就一定能赢。”这也太神话了。
凡事过犹不及。体育报道是形象化的报道,是热火朝天的场景的报道,是对活生生的光彩人物的报道。有一点形容、夸张、比喻,并不为过。恰到好处地使用,确能使报道有声有色。但这些都要建立在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建立在对人物客观把握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在中国观众理解习惯、欣赏习惯的基础上。一句话,关键是要掌握好度。一但过分,就会带来负面效应。一是让人觉得有随意夸大拔高的意味,报道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二是不符合中华民族谦虚谨慎的优良传统。“满招损,谦受益。”三是这些摘金挂银的运动员还很小,还要继续经风雨、见世面。对他们太过拔高,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
【责任编辑: 】 |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