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关键词决定记者能走多远(上)

2010-07-30 11:2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10个关键词如同启明星,闪烁在每一名优秀记者的成长成才之路上。这些词汇囊括了成就一名优秀记者的品质和素质,也昭示了这一职业的使命与担当、追求与理想。

关键词一:正义

正义—从古至今,都被人们看作“百德之总”,是“一种最高的价值观念”。

秉持正义,同样是历代中外优秀记者孜孜以求的伟大理想。

翻开中外新闻史,“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者代有人出。中国有邵飘萍、邹韬奋、范长江、穆青等,外国有斯诺、爱伦堡、李普曼、法拉奇等。虽然他们所处时代和环境不同,这些新闻大家却有着共同的特点:顺应时代潮流,追求人类进步。

早在1883年,美国现代新闻业的开创者普利策就曾在创办的报纸上宣言:“它将真正致力于人民的事业,而不为有钱有势者谋利益;它将揭露一切诡计和无耻,抨击一切社会罪恶和弊端;它将以真挚诚恳的态度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为我们这一代记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一名有职业抱负的优秀记者,不仅要忠实见证和记录社会变迁的轨迹,还要积极参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唯其如此,才无愧于社会引领者的称呼。

关键词二:勇敢

勇敢,是勇敢者的通行证。记者这一职业诞生以来,从来都与安逸和懦弱绝缘。它总是与危险和挑战相伴—不仅是“全天候”的,而且是“探险”式的……危险地区、危急关头、危难时刻,总有他们最先出现的身影。

在多年来由不同机构进行的各种职业的危险度调查中,记者与军人、警察等一起名列榜单前列。

“如果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不够近。”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的这句名言,曾被千千万万战地记者奉为职业圭臬。其实,这句话不仅仅是战地记者,更是几乎所有新闻记者工作状态和职业追求的真实写照。

记者的勇敢是纷飞的硝烟下镇定自若的高水准报道,是突破重重遮蔽为公众揭开事实真相的不懈努力。即便在鸽哨系着阳光的岁月,记者的工作也时常面临着危险,从’98抗洪到汶川抗震,始终有两种人不顾安危往前冲:军人和记者。

    一名优秀记者的工作状态应该是如此简单而干脆:时刻准备出发,时刻迎接挑战,时刻投入战斗!

关键词三:亲民

勿忘人民—这是著名记者穆青一生的钟爱,也是他一生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菁华。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记者生涯中,穆青报道的主角始终是人民群众。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一个又一个平凡而光辉的形象,通过穆青的笔,走进了一代乃至几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范敬宜先生说:穆青把根扎在最厚的土层里,所以他有最肥沃的养分,他的作品也能代表最大多数的人,他能用最底层的事感动最高层的人。他有我们许多记者都不曾享受到的幸福。

亲民,要有亲和力;亲民,要有吸引力;亲民,要有感染力。  

亲民,意味着报道题材要以民生为本,报道姿态要多倾听群众的呼声,报道形式要多选择平民的视角,报道作风要向着民间深入、深入、再深入。

“以人为本”“三贴近”,这是一名优秀记者必须坚持的行为准则。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同样应当成为一名记者工作成绩的检验标准。

关键词四:公正

公正是记者的良知,公正的实质是平等。

落实到记者工作中,公正的最基本要求是必须以“平等”的态度与方式对待新闻事件的“当事者”各方,始终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尤其不能以一己之利代替社会的公众良知,更不能以一孔之见假冒民意替代公论。

与公正原则相对立的,是新闻报道中的偏见、歧视和极端。有专家认为,随着传媒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媒体“正变得冷酷”,其标志就是新闻的极端化倾向。

    对新闻极端化最具代表性的表述莫过于:“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一些媒体为了迎合所谓“市场竞争”,往往筛选最极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进行报道,一味追求耸人听闻的效果,而对真正影响社会大众公共利益的事情却冷漠对待乃至无动于衷。

有失公正,是对记者职业的最大背叛。

关键词五:律己

普利策曾把媒体视为文明社会崛起的一股强大力量,同时也认识到新闻业良性运行的难度。正因如此,他提醒人们:“新闻事业的最难之处就是既要保持新鲜报道的生命力,又要使其受到精确和良心的约束,而不是随心所欲。”

一直以来,总有一些笼罩着“无冕之王”光环的新闻从业者陶醉于自身的“布道者”角色,而对履职尽责的边界难以保持清醒。于是,“新闻侵权”和“职业越界”时有发生,媒介寻租、职业腐败案例不绝。特别是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记者这一职业不仅时刻都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诱惑,而且还要承受来自各个层次的压力。惟有清醒和自律,才能保持记者的操守,才能守护职业的良知。

美国著名报人李普曼说过:“新闻工作人员内心深处的希望和敬畏,才是最大的新闻检查者。”

律己,是记者职业的底线。一名当代中国的优秀记者,不仅要政治强、业务精,而且要作风正。   

(据新华网)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