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是通讯的“通行证”

2010-09-29 16:1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写通讯什么最重要?你可以有不同的回答:讲生动,细节很重要;讲曲折,情节很重要;讲感人,语言很重要;讲简洁,结构很重要。然而,细节再生动,情节再曲折,语言再感人,结构再简洁,若主题不行,通讯照样立不起来。主题是通讯的“灵魂”,是通讯的“主心骨”,是通讯的“通行证”,主题决定通讯的深度和高度,也决定通讯的生与死。

通讯的主题,必须正确、深刻、新颖。然而,正确、深刻、新颖的新闻主题从哪里来呢?自然来自生活,来自实践,来自作者对新闻事实及其所处时代的深入了解,也就是许多记者所说的“吃透两头”。

写通讯,贵在深入,难在采访,重在积累,功夫在诗外。不深入,无法写出生动的作品。不采访,一个故事也抓不到。没有平时的积累,再有10个焦裕禄摆在你面前,你发现不了,也无从下手。写通讯主题先行肯定不行,但在采访中胸中没有主题更不行。只有把焦裕禄定为“县委书记的榜样”、把孔繁森定为“领导干部的楷模”、把郑培民定为“人民公仆”这样鲜明的主题,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作为时代的典型才会站得起来,其作品和典型人物也才会有高度、有深度,有影响力、震撼力和生命力。若主题失当,定位不准,再长、再大的通讯作品也会悄无声息,甚至胎死腹中。

下笔之前找准主题,这是写通讯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1993年我写宋家洲电站,主题确定为“湘江干流第一坝”;1994年我写造林能手朱日明,主题确定为“咬定青山不放松”;1997年我写徐家井派出所,主题确定为“一切为了人民”;2001年我写驻村干部何桂凤,主题确定为“情撼山村”;2007年我写新型干群关系,主题确定为“通向百姓心中的路”;2008年我写湖南媒体抗冰灾,主题确定为“冰天雪地写忠诚”;2009年我写检察官蒋冬林,主题确定为“用清廉守卫正义”。由于主题鲜明,这些作品影响都很大,好几个报道对象因此脱颖而出,成了全省、全国的重大典型。

通讯当然要看块头,看位置,看分量,但关键还是要看主题,看灵魂。主题鲜明的作品,肯定会立得起,站得住,肯定会赢得读者的掌声。那种以字数充胖子的想法是幼稚的,也是根本行不通的。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新闻传播系特聘教授、《永州日报》副总编辑、高级记者)

蒋剑翔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