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于影视创作 缘结翰墨飘香

2013-06-20 08:43:4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我与德利兄相识已有30多年了,可以说对他的为人、他的艺术是极熟悉的。尽管他近些年全身心地致力于他所从事的影视美术创作的研究,同时我也特别发现他的书法创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提高,日近成熟和老辣。观赏他的书法形体妖冶多姿、刚柔兼备,行笔欹侧顾盼、欲放又收、欲行又止,结构亦松亦紧、亦拙亦巧。那种非秦非汉、非晋非魏,表现着取诸家之长、融汇古今的格调,看起来很耐人寻味。

早在70年代中期,我和德利兄一起共事,80年代初,他考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美术工作室,我调到荣宝斋工作,虽然不在一个单位了,但仍经常在一起探讨书艺画艺。他才思敏锐,为人宽厚,勤奋好学、爱好广泛。从小吹笛子,拉二胡、手风琴都行,还能唱一手动听的卡拉OK。除此以外,他还是个古董收藏迷,近年来他对古董的研究很有建树。而他最喜好的是读书,古今中外,涉及面相当广。他性格内向,做事谨慎,从不张扬,但有时语出惊人,在一起切磋艺术问题时我很爱听他的高见。

德利,1955年出生,祖籍山东济南,也许是家传,也许是齐鲁文化的遗风深入骨髓,他试图通过绘画和书法找到与古人对接的契机。受家庭熏陶,德利自幼便养成了为人谦和、认真严谨的习惯。他8岁开始学画、14岁开始学习书法,后又上美术中专、语言文学函授大学,最后我们一起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书法艺术专业。他曾跟我讲文革中期字帖几乎就见不到了,他父亲不知道从哪儿给他找了一本残破不堪的柳公权的“玄秘塔”字帖。他认真描摹了5年,最后那本字帖散了烂了,就实在不能用了,从此打下了良好的书法功底,受益终身。

德利从事电影美术设计专业后,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影视美术创作研究中。他曾先后担任过200余部长短影片的美术设计,并为300余部影片题写过片头字幕。其中《宋庆龄》《孟姜女》《丰碑》《刻在黑沃的土地上》《历史与未来的呼唤》等是均获政府大奖的影片。

90年代初期,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与中央电视台合并,他又投身到电视美术设计的创作之中,并走上领导岗位。担任美术部门的管理工作,带领他的一班人马为中央电视台及全国其他电视台的很多栏目进行美术设计创作。他主管的中央电视台十一频道戏曲《名段欣赏》栏目的美术设计工作,该栏目至今已经拍摄12年之久,经常获得电视台及政府奖项。他工作勤奋且充满智慧,没做过管理工作,但他对管理工作头头是道,颇有见解。管理工作使他忙碌、劳累和充实,再忙他没有脱离他所热爱的艺术岗位和生产一线,没有放弃他的书法创作。影视工作的特点几乎没有休息日,但他把别人喝酒的时间、打牌的时间、应酬的时间、无所事事的时间,甚至睡觉的时间都用在对艺术的追求创作研究上,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德利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常常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与古为友、与诗为友成了他对自己的修炼。平时他最喜欢研究古代诗词及文物书籍,喜欢收藏古代文物,常常为古文物中的文饰所感叹,尤其对汉唐文化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对古代及近现代文人画家的作品也是爱不释手。吴镇、陈老莲、龚贤、石涛、青藤、八大山人、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等大师的作品都成为他汲取艺术营养的重要源泉。他认为中国书画艺术一脉相承,书画同源,文人画是最有代表性、最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每一位有成就的文人画家,在书法艺术上无不具有高深的艺术功力和文化底蕴。即使是简单的落款都有令人神往的韵味。从而德利在自己的艺术追求中努力去探求艺术大家的风骨和格调,寻求艺术大师笔下的来自旷古的人为关怀。他认为完美的东西在艺术创作中是不存在的,尤其是书法创作应该追求自然天成、宁静和谐、真实大气。要做到这一点,书家必须保持自然的心态、平和的气息、传统的理念,以追求整体和谐的艺术感染力。

德利的书法初入晋唐,“唐楷”、“二王”、“孙过庭”,他都下过一定的功夫,继而学习魏碑,后又致力于汉隶。他常说:“我学习书法走了不少弯路,随着眼光的不断提高感到真正掌握书法的真谛太难了,开始学习‘唐楷’、‘二王’,一味地追求字型漂亮,‘唐楷’,‘二王’的字固然达到了艺术的巅峰,现在看感到太完美了。当我发现‘龙门二十品’时,使我眼前一亮,感到有取之不尽的艺术营养,现在我把眼光盯住了汉隶,汉碑那种伟岸博大,既古朴又平实,使我感到振奋心跳,吸取汉碑中的营养元素,才是成就书法的底蕴,有了这种积淀才能为书法的放开铺平道路。现在临习汉碑已成为我的日课,《石门颂》《张谴碑》《封龙山》《西峡颂》等都是我喜爱的临习范本,我的书法应从头学起。”这段话使我们看到他于传统探索之勤奋、涉猎之广泛,以及不断提升眼光进取的思想意识,是他对传统深刻认识后的不满足,这种认识是现代书家都应具备的当代审美意识的必然思考。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始终将古代作品的精粹揉之于创作之中。他用笔起承转合、一应自然,特别是对细部的表现与刻画十分到位。如勾趯的化实为虚,引带的若断若续、似连非连,落笔方位的巧妙穿插,墨色的枯湿浓淡的自然变化,结字与章法对虚空的准确把握与理解等等,都显现出德利对书法技术和书法神韵的高度理解。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被多次录展国内各种展览,曾获得多种奖项。作品被多国国际友人收藏,受到北京书法界专家的好评和关注。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德利做到了这一点,他从不在追名逐利上下工夫,始终保持了平和的心态。对求字者德利总是无偿地认真对待,他说:“人家能看上我的字、喜欢我的字,我就非常高兴了。”

现代社会的生活和现代生活的节奏,都使我们无法重温古人做书时的心境和情怀,曾经是我们内心追往的东西已经很难实现。身边越来越多的是生计的苦恼、物质的诱惑、功名的追逐,它们使人忙碌、使人劳顿,也容易使人的审美品位降低。对比之下,解读德利的书法作品,体味超脱,体味纯净,体味和谐,体味来自历史、来自与古人虔诚对话的美与快乐。返璞归真,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时光飞逝,不惑之年的德利,依然每天忙忙碌碌地投入他的影视美术设计、管理工作,依然在偷得浮生半日闲时投入他深爱的书法创作,依然投入他的艺术思考。(作者 王兴家 系荣宝斋美术馆董事长)

责任编辑:高卓然

上一篇: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下一篇: 硬笔书法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