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卢炳剑(左一)在百名画家画汾河笔会上现场挥毫。
七月流火,“中国梦·大美临汾——百名画家画汾河”艺术创作活动在我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家们以“大美临汾、靓丽汾河”为题材,通过艺术的形式记录和展现汾河的新面貌。在画家笔会上,来自天津美术界的一对伉俪画家总是那么吸引人的眼球:双双伏案,挥毫泼墨;先生画画,太太题款;珠联璧合、琴瑟合鸣。这对夫妇就是来自天津的著名花鸟画家卢炳剑和书法家许鸿茹。
一
“中国梦·大美临汾——百名画家画汾河”艺术创作活动由中国文联、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国美协学术支持,省文联和市委、市政府承办,以写临汾、画临汾、宣传临汾为宗旨,进一步展示我市汾河治理成果,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提升临汾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文化强市建设和转型跨越发展。参加活动的百名画家分三批进行现场采风和创作,卢炳剑、许鸿茹夫妇为第一批,与中国美协的30余名画家来临进行艺术采风创作。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卢炳剑毕业于天津工艺美院,现为吴昌硕艺术研究会会员。卢炳剑自幼酷爱绘画,其作品亦工亦写、题材广泛,有数十件巨幅作品问世。作品《报春图》被钓鱼台国宾馆收藏。他的夫人许鸿茹则在平面设计领域有深入探索,她1978年设计的《世界语诞生100周年》纪念邮票,被国家邮电部采用并发行;1990年参与设计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80周年》纪念邮票方案再次被邮电部选中并发行。许鸿茹不仅是津门屈指可数的女邮票设计家,而且草书笔墨老辣,全然没有脂粉之气,笔墨行走间有雄浑苍茫之气,给人以放而不狂、拙而有新的感觉。
夫妇俩在绘画和书法创作上一直默默耕耘,一起拜师学艺,一起去福建、走云南、赴广西采风写生,在艺术上各有专长,均有建树,在生活中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一起携手走过了三十个春秋。接到“中国梦·大美临汾——百名画家画汾河”艺术创作活动组委会的邀请函后,卢炳剑对妻子许鸿茹说:“去临汾,去看看那妇孺皆知的大槐树……”
二
卢炳剑、许鸿茹夫妇与中国美协的30余名画家们先后到襄汾丁村、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彭真故居、洪洞广胜寺、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尧庙、汾河城区生态文化公园进行了现场采风,沿“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亲身领略和感受了平阳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魅力,对我市近年来汾河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等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赞不绝口。
在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卢炳剑、许鸿茹夫妇虔诚地焚香祭祖,看着青烟袅袅升起,夫妇俩相视一笑:原来民族的根在这里。
在这支画家采风队伍里,夫妇俩一直是大家注目的焦点,他俩的“妇唱夫随”常常使人忍俊不禁。大家说,如果没有妻子许鸿茹,就没有今天的卢炳剑,这话缘自卢炳剑的第一次获奖就是妻子许鸿茹“炒作”的。
去年5月,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美术学院、天津画院、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举办“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天津市美术作品展览”。许鸿茹得知这一消息后,知道一贯低调的卢炳剑不会轻易参展,许鸿茹就自作主张在卢炳剑的作品里选了一幅合乎展览规格的画装裱,雇了一部人力三轮车将作品送到展区,并在卢炳剑的名单上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5月10日,许鸿茹的手机响了:“你是卢炳剑女士吗?”原来是卢炳剑的作品在参展的323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三等奖。当许鸿茹喜滋滋地把卢炳剑获奖的消息告诉一无所知的卢炳剑时,卢炳剑只是淡淡地说了这么一句话:“原来获奖这么容易。”
有了这一次,卢炳剑尝到了获奖的“甜头”,才逐渐融入到社会活动中,才有了后来的频频获奖。
三
现场采风激发了画家们的创作灵感,创作出的作品生动地表达了大家对平阳大地的赞美和热爱。
在画家笔会上,夫妇俩合作创作的《槐树下的吉祥》分外打眼:以生宣纸作画,画面造型严谨而不呆板,水墨淋漓而不滑腻,达到“远观其势,近取其质”的境地。通过对中国画的传统技法运用,表现出了黄土高原区域植物的独具面貌。沧桑的树根和新鲜的嫩叶,可以深切体会到其作品的“大、满、重、真”的特点。“大”:气势恢宏,卢炳剑的创作画面都很大,常见八尺、丈二的巨制,构图铺天盖地。“满”:画面内容以植物为主,枝繁叶茂,树木葱茏,满纸重重苍翠景象。“重”:卢炳剑的作品注重细节的描绘,树木、叶片的肌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营造出植物有血有肉有筋有骨的立体丰盈的形象,细观令人感到震撼。“真”:他的笔墨运用灵活,不拘一格,画家将深深的感情细细注入笔纸。观者可以体会到作品的一虫一鸟各有情、一草一木皆动容,观画如让人身临其境,实现人与画面中表现的自然的高度融合。
站在自己的“得意之作”前,卢炳剑操着浓浓的天津腔说:“在这以前,我们一直以为临汾是一座小城,是一座和煤挂钩的城市。来到临汾以后,感觉才不一样了,才知道临汾古称平阳,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享有‘剪纸之乡’、‘梅花之乡’、‘锣鼓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壶口瀑布、洪洞大槐树、尧庙、广胜寺等景点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可以说,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古都、文化灿烂的名城、资源丰富的宝地、充满希望的热土。尤其是近年来,临汾规划实施了“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汾河两岸呈现出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美好景色。我们夫妇商量好了,决定不吝笔墨,要创作出一批饱含时代情感、富有艺术价值、体现临汾特色的作品,奉献给全国人民,让更多的人了解临汾、走进临汾。”
(记者 刘晚)
责任编辑:邱睿
上一篇: 家庭对幼儿绘画教育的作用
下一篇: 他把传承书法艺术作为最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