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发现清代大家邓石如篆刻拓片

2014-10-28 20:38: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日前,记者在洪洞县堤村乡北石明村古稀老人杨先生家里,看到了他珍藏多年、残缺不全的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篆刻拓片。说起书法爱好者学习篆书,首先是临摹完李斯和李阳冰篆碑后,随后便会转向邓石如。李斯和李阳冰所创造的书法平和宁静、匀称端雅,已至很高境界,很难有人超越。然而到了清代,就有那么一位平民大书法家邓石如,成为继往开来的篆书又一高峰。
    “拓片上的完白山人是清代邓石如的号,他生活在乾隆年间(1739—1805)字顽伯,号完白山人,他原名琰,因避仁宗讳,遂以字行,安徽怀宁人。
    年幼时读书,非常爱金石之作,特别学习汉代印篆方面有独到之处。刘墉、陆锡熊见到他的书法作品都大为惊讶!”打开话匣子的杨先生说,邓石如是一代文豪,他身上有很多故事。当年他寄居江宁大收藏家梅府,每天清早即起,磨墨一满盆,到晚上一定写光所有的墨汁。8年如一日,日日如此,从不间断,其刻苦与毅力,非同寻常,而且邓石如也酷爱山水,经常跋山涉水,独行百里,竹杖芒鞋为侣,山水之间悟道,融入四体书法,其脚力极健,其体质相    当硬朗,然而62岁时为了救一只百年老鹤不幸逝世。可见他是一位性情中人。
    “不要看这几张拓片破碎,收藏价值比前些日子刊登的左宗棠新书的拓片还要珍贵。这些拓片是在社会广为流传的邓体篆书碑贴中所看不到的,传世甚少。”杨先生说,他从小爱好书法,常与槐乡书法爱好者共同探讨学习和研究。从古代书法史上了解到,以“我自成我书”自负的“浓墨宰相”刘墉,当时见到邓石如的字惊呼“千数百年无此作矣!”连清末眼界很高的康有为,贬颜贬柳,而对邓石如之书不仅高度评价,还把他作为划时代的一个标志。平心而论,卑唐贬晋,失之公允,而对邓石如的评价则言之成理。
    清代篆隶书的革新和碑学的兴起,开拓出传统书法的新局面,这个功勋是由邓石如在山野之中建立起来的。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文/图记者王隰斌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