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法自塑人生

2010-10-08 10:1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这倒并不是因为我的前半生也在军队中度过,出于对战友的爱,而是因为我对书法艺术的实践体悟和对当代书坛种种种现象的思考书法是华夏文明凝聚而成的一种历史形迹,是中国文化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之一。从张俊泽的履历看,他“初习颜欧碑帖,再学二王及怀素、黄庭坚、赵孟頫,兼及魏、隶、行诸法”,功法的学养可谓深厚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他那罕有的“嗜书成癖”的习惯:面对少年时期即开始剪贴的30多本书法作品及论文,30余年的研摩,滋养了他的品德修为,丰富了他的文化素养,使他悟到人生要“处繁华而不惊,置落寞于不忧;懂得平凡才是人生的伟大,生命里充满着感恩和宁和”。


他自己也体味到“在细嚼慢咽品味出书法艺术的精髓时,高尚的人品与艺术的魅力………就气功师把人带到一个大气磅礴的气场中,感受人文和谐、胸襟开阔的精神世界。”任何文学艺术,从产生、发展到完成,都是思维中情与理的辩证运作过程,文艺形式只是传达其思维终点的工具、手段。书法家在面临他的书法对象,例如一首诗词、一句格言,甚至一个汉字的时候,首先在思想上被引发的是有关这首诗或格言的生活记忆,从而产生感情的兴发。例如一见岳飞《满江红》词,就想到有关岳飞的种种故事乃至脑中久已形成的岳飞的的形象,就有了纵笔书写他的感情与欲望;接着就马上升华到如何表现的理性思维上去。这种理性思维又反过来激发更多严密的理性认知,完成创作的准备,这就是“气”。实际就是以情究理、以理理导的创作整体思想风格的综合意念的结晶。张俊泽喜用榜书来表达其磅礴大气,并以榜书见长,这与其人生观、审美观等人文基质,以及性格、志趣、、习等生活情态,有密切的因果联系。“势”则是“气”的流动形态,有气方有势,气壮则势道,气盛则势贯。


张俊泽热爱书法达到痴迷的程度,这固然是因为他的勤奋获得了酬报,作品发表,多次获奖,声名鹊起,备受尊重等等,我认为还有更深刻的原因,这就是他潜心墨海、感悟书道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人生境界。他说:“书法艺术让人感悟,使人明理,在这个黑白世界里,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生活,怎样去生活,遵循自己内在世界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也许过于自谦,张俊泽没有讲到他书法的社会价值,即对书法接受者的教化作用。书法家进行创作时,不能不不虑其对社会作用,考虑如何教化大众,传播快乐。我在诗界提出“民族化、大众化、现代化”的所谓“三化目标”,我看也颇适用于书法。书法审美接受中,较之国画,有一个特殊的方面,在提升人的高雅情操的同时,书法还可以通过汉字的本源 意义,直接进入接受者的理性思维,直接起到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的作用。


张俊泽书法成长期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文化思潮混乱、西风劲吹的时候,当他狂吞猛咽、兼收并蓄一切艺术养料时,居然没有受到狂悖一时的崇洋媚外思潮的影响而趋时媚俗,作践自己,而是坚持走正确的道路。这对一个涉世、涉涉、涉学不深的青年来说,真不容易,实足为贵。这和他的诚朴、稳实的劳动人本性有关,更是他对自己认定道路的坚执和自信。细读其作品,擘窠大字,如“剑”如“艺”,结体正常,不偏不倚,不以变怪猎美,堪称完美,尤以笔力贯气,动势强烈,却又稳实,当是他的上乘之作。对联及中型榜书,大多是行楷或行草,正是他兼融多家笔意的定型。可以看出他的审美取向是:一正、二劲、三和、四逸,阴阳调和,枯润无差,章法平正,气充味雅。这样的审美取向,正是他人品、性格、志趣、情操等内在素质的综合体现。


我从以上几个方面来领略、欣赏张俊泽的书法艺术,便觉得张俊泽其人鲜明地站在面前,正以熠熠生辉的书法向我侃侃而谈。“书如其人”,什么人写什么样的书法,我似又从他身上得到印证。我希望张俊泽同志能参照此文进一步认清自己,努力发扬这些本质性的优长,书法之外,多读诗写诗,培养诗诗思维,力求超越自我,攀登书法艺术更高的峰峦。

   丁芒(限于篇幅,本报发表时有删节)丁芒,1925年9月生于江苏南通。当代著名老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散文家、书法家。中共党员。


1946年参加新四军,肄业于华中建设大学。历任独立十旅、三十五旅、华野十二纵队及解放军第三十军政治部前线记者、编辑;海军政治部《人民海军报》、《海军战士》编辑组长,总政治部《解放军战士》编辑,1955年担任革命回忆录巨著《星火燎原》编辑,曾为罗荣桓、刘伯承等将帅元勋撰写革命回忆录四十余万字。后调入江苏人民出版社工作。1987年离休。


自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从事文学创作70年。系中国作家协会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主席、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世界汉诗总会顾问、江南诗友书社顾问、《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编委会顾问。

来源:临汾日报晚报版

 

  【责任编辑: 卫淇】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李铁柱简历

下一篇: 尉英普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