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南林交村:“莲”通富路 “藕”遇丰收

2025-01-14 09:04: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曲沃县北董乡南林交村种植的南林交莲藕,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源远流长,久负盛名。

  进入农历腊月,被山泉水滋养了半年的南林交莲藕迎来采挖期。徜徉于南林交村的地头,上千亩莲藕田里铲淤泥、挖莲藕的忙碌身影来回走动,勾画出一幅“冬日采藕忙”的劳动图景。

  1月10日上午9时许,记者站在南林交村镌刻“龙王池”大字的影壁处,成片的莲藕田尽收眼底,一块块田地如同拼图,阡陌纵横。尚未采收的田里覆盖着地膜,在阳光下反射出一片银白;正在采收的田里堆积着肥沃的淤泥,层层叠叠,藕农们脚穿雨靴踩在泥里,双手握着特质铁铲,小心翼翼地挖开淤泥,仔细寻找莲藕的身影。

  南林交村是诗经故里,紫金山和龙王泉融汇之处。正是有了龙王泉的滋养,这里产的莲藕洁白晶莹、质地清爽、酥脆无渣、味甘多汁,具有独特的清香味。近年来,南林交莲藕先后获评地理标识认证、绿色产品认证等荣誉。

  “我们的莲藕口感极佳,品质好,供不应求,不仅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曲沃县著名的特优农产品,目前,全村莲藕种植面积1000亩,年产量达300万斤。”龙王池莲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晓哲介绍。

  低温中,莲藕田里涌动着阵阵寒气,但采挖莲藕的藕农却脱掉外套,藕农梁俊合已经连续干了两个多小时,他稳稳下铲,找到藕节后一点点铲去淤泥,再用双手小心翼翼地将莲藕从淤泥中剥离出来,放在田埂上。他说:“采挖莲藕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每一次下铲都得准,稍不注意就会破坏莲藕的‘卖相’,万一淤泥灌进莲藕,就会影响口感。”

  百余次的挥铲,一点一点地剥离,才能收获一个完整的莲藕。梁俊合忙碌了半上午,只采挖到莲藕20余斤。

  在田间道路的另一侧,藕农刘更新在小心翼翼地挖藕,他的家人则在水渠前清洗莲藕。一段段外形细长的莲藕经过山泉水的清洗,洁白如玉,表面光滑,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进了腊月开始采挖,一直要干到腊月廿五左右。”刘更新说,“有了龙王泉的泉水,我们的南林交莲藕品质特别好。我家的藕田离龙王泉泉眼不足一百米,种莲藕有优势。”刘更新种植了一亩多地的莲藕,每年能收益近3万元。

  “南林交莲藕”这个响当当的金招牌得到市场广泛认可。魏晓哲介绍:“一进腊月,莲藕供不应求,挖多少卖多少,地头价不低于每斤8元,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得益于莲藕品种的不断优化升级,南林交莲藕的品质还在不断提升。近年来,龙王池莲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学院”的模式,在优种、优培上下功夫,与山西农业大学曲沃果蔬研究院建立校地合作,对莲藕种源进行提纯复壮及新优品种的引进,让“南林交莲藕”的口碑越来越响,实现了特色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龙王池莲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优中选优,把品质最好的莲藕通过分拣、清洗、包装等初加工后,发往全国各地。

  “以品质建口碑,以品质赢市场。”魏晓哲说,“我们将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为目标,持续提升莲藕品质,做强莲藕产业,把南林交莲藕的招牌擦亮,通过特色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柴云祥 祁欣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