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从一个小鱼塘,到占地800亩的养殖基地,曲沃国胜渔业专业合作社首开北方陆基渔业养殖技术先河,大力开展绿色循环养殖,推动渔业生态高效转型,成功构建起渔业养殖效益和生态效应双赢的崭新格局。
近日,来到国胜渔业专业合作社滏河3号水库,6条大型长方形流水槽连成一片,漂浮在水面。一侧转动的水车此起彼伏,平静的水面上掀起的波浪涌向流水槽,成群的鱼儿在流动的水中逆向游动觅食,这就是该合作社引进的循环流水槽跑道养殖模式。
“流水槽犹如巨大的鱼缸放置在水库当中,既提供了集中养鱼的场所,也非常有利于水的流动,在其中‘不停运动’长大的鱼儿,肉质更出众,口感更鲜美。”曲沃国胜渔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晨刚介绍,“3号水库水域面积有50亩,以前的鱼产量每年只有1.5万公斤,增加了循环流水槽跑道养鱼项目之后,能增加鱼苗9万尾,年产量增加7.5万公斤左右,水域养殖总产量达到9万公斤左右。”
增加的数万尾鱼苗,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将会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水体一旦污染,高产量便不可持续,还要承担巨额治理成本,这使得曲沃国胜渔业专业合作社必须探索出绿色生态的发展之路。
流水槽周围分布的生物浮床,便是该合作社解开养殖效益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密钥。浮床上培植的空心菜等绿色蔬菜,从水体中吸收养分,极大地降低了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净化后的水体更加适宜养殖,从而形成了“鱼菜共生”的生态养殖模式。
与循环流水槽同期建设的水下沉淀池,对鱼类排泄物进行有效收集,避免了水体大面积污染。收集的排泄物变成自带有机肥的“营养液”,通过排污管道供给农田,使蔬菜、粮食、苗木等作物良好生长,既保护了水库的养殖环境,又提高了农田的种植效益。
循环流水槽跑道养殖模式使水域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鱼菜共生”生态养殖的优越性,促进了渔业可持续高效发展,为现代渔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
同时,曲沃国胜渔业专业合作社还开展了大棚帆布包水池养殖,实现每年两茬收获。气温下降时,将养殖转移至大棚内,12个直径12米的帆布包水池,每包可养成鱼1.5万公斤,水温、氨氮含量、pH值等数据均实现了实时监测调整。大棚内配套了尾水处理系统,通过现代化环保设备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保证了渔业生产优质、高效、生态发展。
“循环流水槽跑道养鱼和大棚帆布包养鱼,在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的同时,分别采用的‘鱼菜共生’模式和尾水处理系统,实现了养殖废水零排放和鱼类排泄物再利用,渔业生产更加绿色高效,很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达到了生态环境和养殖效益双赢的目的。”孙晨刚说。(董晓峰 吴 杰)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