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晚,家住北京的白云(化名)带着9岁的女儿、2岁的儿子,从白俄罗斯明斯克市飞抵太原,开始了一趟“别样”的“回家之旅”。
飞机落地,舱门打开,太原海关的防疫人员“全副武装”登机为乘客测量体温。领到体温正常的“黄标”之后,由于疫情在境外滞留了两个月之久的母子3人走下了飞机。那一刻,独自带娃回国的白云松了口气:“终于回家了!”
跟随工作人员的指引来到第二个体温检测点后,儿子因为没有用过水银体温计开始哭闹。“医护人员很有耐心,专门换成了额温枪。”更让白云暖心的是,看到她带孩子不方便,工作人员帮她领了三份盒饭,嘱咐她带到酒店趁热吃。
5日凌晨1时,白云等人乘坐的大巴穿行在太原的街道。在警车的护行下,大巴平稳驶入了一家国际酒店。看着车窗外值守的警察,听着车内随行医生的叮嘱,白云有些感动:“这么晚了,他们真的很辛苦。”
5个人一组下车,由于提前已安排好房间,旅客保持安全距离直接走楼梯进入房间,所带行李经过消杀由保安放进电梯运输至旅客所到楼层。白云再一次感到意外:“看到我带两个孩子,酒店帮我换成了套间。”
酒店工作人员陈少为送来一箱玩具,医护人员苗丽梅在下雨时发消息提醒关窗。为了旅客安全,酒店按要求关闭了中央空调,却送来了热水袋、红糖和姜……医学观察期间,除了充足的生活用品,一项项贴心服务让白云暖心不已。
太原市自3月18日被确定为赴京国际航班第一入境点以来,市委、市政府将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作为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县(市、区)属地责任、市直部门监管责任、医学留观酒店主体责任。市指挥部、市防控办靠前指挥,统筹各城区和省城医疗力量,严格落实“两测温”“三巡查”“日报告”“一酒店一专班”制度,倾全力、多措施为医学留观酒店入境人员提供舒适、温馨、卫生的居住和餐饮条件,畅通24小时值班服务电话,点对点进行服务保障、实打实解决具体问题,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医学留观人员,让他们舒心安心度过医学观察期。
“我们接待的海外归国人员中最小的才一个月,最大的有70多岁的夫妇。我们为每20个留观人员配备一名医生,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每一位经停回国人员。”太原市万柏林区卫体局局长王建明说。
据太原市安委办副主任李东峰介绍,为做好全市医学留观酒店安全保障工作,全市成立了市应急局牵头、9个市直部门参与的巡回督导组,通过督导与服务相结合、指导与协调相统一,并坚持问题导向,对全市所有医学留观酒店进行了全覆盖督导,建立了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共发现整改41条问题,建立了属地为主、部门指导、企业负责的良性机制。
为了更好地服务经停回国人员,小店区在每个医学观察点成立临时党支部,实行医学观察点临时党组织和驻点领导“双负责人”领导机制。迎泽区在飞机入境前,提前安排;入境后,分类登记引导。杏花岭区想入住人员所想,针对外籍和少数民族人士,尽力满足他们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中的个性化需求。尖草坪区满足个性化就餐需求,开通热线电话,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落实网络全覆盖,确保沟通联系畅通无阻。晋源区及时建立服务微信群、开通服务电话进行心理疏导,主动帮助集中医学观察人员代取快递、代购生活用品,为集中医学观察人员送上生日祝福。
“到了酒店免费做一次核酸检测,离开时会再免费做一次核酸检测。来时接机,走时送到机场、车站。这次特别的太原之行,让我们感受到了太多的热情和善良。谢谢大家的照顾和帮助,谢谢你们,让我们感受到祖国和家的温暖!”4月10日,白云手写了一封感谢信。她说,因为“无缝转移”,还没有来得及好好看看这座城市,但她要把最好的祝福送给太原,“等到疫情结束,我们一定会带着孩子们再次回到这里。祝福太原越来越好,祝福太原人民平安幸福!”
本报记者曹秀娟 曹婷婷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