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你和我】城里来的好亲戚 ——记天镇县许家窑村第一书记姚世锋

2020-07-21 09:24:10 来源:山西日报   浏览次数:

  7月,绿色的庄稼已经在许家窑地里节节拔高,村里今年新种植的糯玉米眼看就要见到收益。
  “糯玉米长高了不少,马铃薯也都开花了,荞麦、黍子……今年又是个丰收年!”站在高高的许家窑村,看着坡下的满目绿色,姚世锋兴奋不已。
  兴奋,不仅仅是因为这份丰收里有自己的贡献,更是因为扎根村里,为这里的“亲戚”们致富奔小康发自内心的喜悦。
  2019年4月,姚世锋从大同市人社局派驻到天镇县许家窑村,当起了第一书记。从此,写字楼里少了个忙碌的干部,土窑洞里多了个忙着帮扶贫困户、忙着“掺和”村里大小事的身影。
  走在村里,总有村民主动上前和姚世锋打招呼,你会发现这位第一书记已经完全成了村里人。“其实刚来的时候,压力挺大,毕竟前任已经为村民们做了很多好的工作,如何让村里脱贫不返贫,走上小康路不掉队,一点都不能松懈!”姚世锋说,他当时就下定决心,踏踏实实好好干,让大伙儿相信他、认可他!
  原来的许家窑村是啥情况?就是一个字,穷。村集体收入薄弱,村环境脏乱差,都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全村98户238人中,有贫困户27户……
  自2015年来,大同市人社局在村里派驻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村里的情况渐渐有了好转,姚世锋接手时,村里虽然已经脱了贫,但经济基础依旧薄弱,驻村第一件事,姚世锋就是把村里跑了个遍。
  经过深入调研,最终确立了“智志提升为根、特色产业为干、生态宜居为枝、文明乡风为叶”的发展思路,他要让许家窑村小康之树在党的阳光沐浴中根深、干壮、枝繁、叶茂。
  因地制宜谋产业“地图”,为优化种植结构,姚世锋专程赴河北省张北县脱毒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考察,推广优质马铃薯种薯种植200余亩,农户亩均可增收500元到1000元;为改变过去大田作物结构,与天镇县同心源果蔬公司达成协议,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式农业产业模式,引进糯玉米种植项目,春天免费为村民提供种子和技术支持,秋天由公司以协议价收购,比种植普通玉米亩均增收500元到800元,且保证了农户的稳定收入。与山西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专家对接,引进推广优质小杂粮良种种植,这些都成为了许家窑村的造血扶贫项目。
  针对许家窑村土地少、老年人多的特点,姚世锋决定推动“家庭农场”建设,发展土鸡养殖。过去由于鸡苗死亡率高,农户养殖积极性不高,他到处打听,4次赴市级龙头企业新荣区利国种鸡场考察洽谈,为村民订购两个月大的德国罗曼优质鸡苗。
  “姚书记不仅给我们送小鸡,还给我们搭鸡棚,鸡的品种好,我还专门又买了25只,今年养好了,明年改个大鸡棚!”61岁的朱福安看着自家院里的鸡,高兴地合不拢嘴。
  朱福安以前打工出了车祸,家里3个孩子又着急用钱,房子盖了一半因为缺钱不得已停工多年,生活极其贫困。这几年,在姚世锋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他搞起了家庭农场,儿子也考上了重点大学,大女儿在市里打工,二女儿也嫁了个好人家,朱福安一家成了村里的“致富”明星。
  “多亏我们有个城里的好‘亲戚’,咱有啥想法他都一遍两遍地去跑帮咱实现,咱还等啥,铆足劲儿往前冲呗!”朱福安底气十足地说道。
  “我们村像朱福安这样情况的村民还有很多,只要村民一有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姚书记。”许家窑村党支部书记朱利安说,“村里能傍上个这么好的城里‘亲戚’,是我们许家窑的福气!”

本报记者赵志成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