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博系列微剧】《响堂铺伏击战》第三集

2020-07-24 22:15:21 来源:黄河新闻网   浏览次数:

民族英雄,血战沙场,

革命精神,红色故事。

来自太行山的文物之旅,

首次揭秘抗战经典战役决胜瞬间,

百余件红色文物集中亮相。

红色初心,烽火守望。

《红色守望》系列微剧,

为您深度揭秘八路军战斗档案。

主持人王萍:

红色初心,烽火守望,欢迎收听系列微剧《红色守望》。我是主编王萍。今天继续带您一同回望响堂铺伏击战。

打日军的补给线主要打什么?答案是汽车。这是在神头岭战役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因为,当时的大多数战士不了解汽车,不会打汽车。于是,针对邯长公路补给线的特点,129师专门训练了打汽车的三个要领:一打卫兵,二打司机,三打油箱。事实证明,这是响堂铺伏击战中,两小时解决战斗的制胜法宝。与此同时,这次伏击战129师进入伏击位置的时间精准性也令人瞠目结舌。3月30日晚,全师进入伏击位置,3月31日上午打响第一枪,日军几乎是完全按照徐向前的安排,准时准点进入了包围圈。当然,实战中并非全都这么顺利。就在31日上午即将开战前,陈赓的两次电话,就几乎使这次伏击战不战而返。因为在八路军的撤退线上,发现了日军。下面,我们一起来听文化学者姜惠源老师的讲述。

文化学者姜惠源:

因为战争之前,129师做了大量充分的准备工作,战场上战士们可以说是有备而来。看见汽车一进入伏击圈,就按着之前的要领:先打卫兵,再打司机,最后打油箱。一下子,就把日本人的180多辆汽车就给打瘫了。第二,判断准确,这在响堂铺伏击战的胜利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首先是战前判断十分准确。战前,徐向前元帅经过观察,觉得在邯长公路上日本人的汽车来往十分频繁,他料定3月31日肯定有日军的运输队经过。于是3月30晚上,129师就从黎城庙上村马家峪出发,秘密进入响堂铺出击地点进行埋伏。果然,3月31日上午,从前线返回的日军运输队经东阳关进入了八路军的伏击圈。“判断准确”中的第二点,是战争中的判断十分准确。当时,八路军已经设伏好了,突然徐向前接到了陈赓的电话。陈赓报告在苏家峧一带,即八路军来路的地方发现了日军。部队的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因为如果从苏家峧一带发现日军,日军很可能会切断八路军的后路,对部队侧背进行攻击。陈赓当时报告说,从东阳关出来二三百日军,已经到达了苏家峧,并且和苏家峧我们的警戒连交上了火。

陈赓请示徐向前:我们的伏击意图是不是已经被日军发现?日军是不是要抄我们的后路?我们是不是要撤出伏击地点?当时,根据徐向前的判断,第一,八路军进入伏击地点是午夜,基本上是秘密进行的不可能暴露。第二,东阳关并没有几百日军,只有一百五十多个,不可能一下子出来几百日军。于是,他命令原地待命,同时命令侦察兵侦察实际情况迅速来报。后来,侦察兵得到准确报告:有一个叛徒发现了八路军在苏家峧的警戒连,并报告给了东阳关的日军。东阳关的日军就是冲着这个连去的。交火之后,八路军的这个连退走,日军也就退回了东阳关,然后,八路军的这个连又进入了苏家峧。事情并没有结束,没过多久,徐向前又接到了陈赓的电话。陈赓说长陵这一代发现了日军骑军,这是不是又是朝着我们的设伏部队来的?徐向前再一次对态势进行了判断,立马下令调查清楚。最后,经过侦查发现,原来是一群赶着骡马的老百姓,从这里经过,并不是日军骑兵。

在这场战役中,如果徐向前的意志不够坚定,判断不够准确,很可能就会退出伏击战场,可能就是不是败仗的败仗。所以说,指挥员清晰的思路和准确的判断,对这场战役的胜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王萍:

这次响堂铺伏击战,报废了日军181辆汽车,给日军的补给线造成了沉重打击,有效迟滞了南下日军的进犯速度。由于针对性的进行了打汽车的训练,129师仅用两个小时就解决了战斗。但这并没有让徐向前放松警惕,而是命令部队用最快的速度打扫战场,并于下午两点左右撤退完毕。等到四点多,日军派飞机对响堂铺一带狂风乱炸的时候,129师早已全身而退。纵观响堂铺伏击战,可以说是从计划到执行都干净利落,战果卓然。然而,这次战役中的一些缺憾却让军事专家们遗憾至今。请继续收听红色守望系列微剧响堂铺大捷第四集《美中不足》。

用声音还原昨天,用信仰指引未来。

《红色守望》系列微剧由山西省文物局、太原广播电视报社联合出品。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