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咱的东西能不能卖出去,有没有个好价钱,都是心头事儿,现在可再也不担心了。”8月14日,晋城市泽州县周村镇南坡村的贫困户刘永升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去年,咱就和县里的消费扶贫平台签订了收购协议,这往后呀,再也不用担心销售问题了。”
泽州县地处太行山南麓,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24个、贫困户4427户、贫困人口10329人,遍布433个行政村。截至目前,该县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脱贫4425户10323人,未脱贫2户6人。近年来,该县积极推进消费扶贫工作,依托泽粮微商城的网络平台,为众多贫困户“撬开”了网上市场。
为了推进消费扶贫模式,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该县制定了《关于开展消费扶贫促进精准脱贫实施方案》,以全县2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26个贫困人口较多的行政村为重点,通过“泽州特色扶贫”“电商扶贫”等平台,采购贫困户生产的鲜果蔬菜、蜂蜜蜂制品、薯米小杂粮、原生态面粉等农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进军营,同时,结合泽州实际,积极探索了“一高一低三保证”工作法,即“一高”:对贫困对象农产品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一低”:贫困对象农产品转换合格扶贫商品的销售价格要低于市场价进行销售;“三保证”:保证每个扶贫商品都具有扶贫属性,保证每个扶贫产品质量合格,保证对贫困对象的农副产品实现“应收尽收”“应销尽销”,着力破解扶贫产品“产、供、销”中的一系列难题。
“你看,每个扶贫产品上都有我们的专属二维码,通过扫码可以精准追溯到产品关联的每一位贫困户,强化产品扶贫属性的真实性,知道‘谁需要帮’,消费者在终端购买时通过扫码可以知道‘我帮助了谁’。”指着手中产品上的二维码,泽州县扶贫开发中心负责人程俊告诉记者,这就是他们构建的产品扶贫属性溯源体系,通过开发“泽扶真源”产品扶贫属性溯源程序,印制“泽扶真源”二维码,扶贫产品一物一码,强化产品扶贫属性的真实性。同时,还通过建立消费扶贫企业和产品认定体系和“泽粮”平台销售体系,细化量化消费扶贫企业和产品的认定、转化、定价等,并升级消费扶贫线上、线下商城功能,切实打通扶贫产品销售通道、降低扶贫产品运营成本。同时,该县还提取“泽粮”扶贫产品销售额的3%设立“爱心扶贫基金”,建立6个镇级和24个村级爱心扶贫超市,初步构建起“买贫困对象产品、献扶贫济困爱心”的消费扶贫新格局。
不仅如此,该县还根据每个贫困村的自身特点,通过“党建+”“产业+”“基地+”“能人+”等多种模式,在全县形成了各自特色的帮扶模式,像柳树口镇探索了“1+13”农超联合党总支助推脱贫攻坚的经验,北义城镇探索以“支部+合作社+党员+致富能手”的模式引领产业发展,让优质农产品与超市销售平台无缝对接。
在好政策、好模式的带领下,该县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消费扶贫实现脱贫致富。
“我们的农产品不普通,宝宝们赶紧拿起手机,点击购物,买它买它!”前不久,在“晋品晋味·助农益农”农产品百日消费季直播间中,泽州县委书记高喜全、副县长张翀共同在直播间里为农产品代言,当天线上、线下累计成交额超过212万元。
在全县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的同时,还借势“互联网+”“旅游+”,采用直播带货新模式,加速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新型消费模式,实现农业跨界融合、跨区域联合、跨产业结合,使全县农产品实现产品生态化、生产标准化、营销电商化、运营品牌化,让贫困群众在消费扶贫中得到了实惠。据统计,今年以来,泽州县累计销售涉贫农副产品4500余吨,销售额突破1400万元;28家消费扶贫企业关联农户5217户,户均增收280元,其中贫困户3399户,户均增收突破350元。
本报记者郑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