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新时代 奋进你我他】不等不靠脱贫摘帽

2020-08-29 10:04:01 来源:山西日报   浏览次数:

王愣愣正在山上放牛,他的牛已经发展到了二十六头。他脱贫的故事让更多的贫困户坚定了勤劳致富的决心。冯凯治摄

  讲述人:王愣愣

  记录人:李全宏 王晶晶

  脱贫档案:王愣愣,54岁,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崖窑湾村人,因病致贫。2014年被识别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开始养牛,2017年成功脱贫摘帽。

  现在,我家一年光养牛就能收入3万多元,也住上了新房子,生活越来越好,真的很感谢国家对我们贫困户的帮助!唠起眼下的好日子,我有种“想藏都藏不住”的开心啊。

  以前的日子真难熬,老伴常年治病服药,我还有点残疾,儿子大学毕业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一家三口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我的身上。

  生活的变化,还得从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说起。之前,我们一家人住的两孔土窑洞,破旧不堪,下雨天窑洞渗水,住在里面心里总是不安。前两年,贫困户危房改造,补贴了我1万元,自己也筹集了一些钱,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居住条件一下变了样。

  可是我也知道,虽然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可我们也不能躺在家里等着呀!2015年,驻村帮扶干部薛媛经常来家问询家中的困难,当了解到我以前养过牛,对养牛也比较有经验时,便鼓励我走养牛挣钱脱贫的路子。我动心了,心想现在政策这么好,我自己也要努力一把,就和别人合伙买了两头牛,走上了养牛的路。

  2017年,我领到了2000元养殖补助,这让我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帮扶政策不是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我养牛的心劲更足了。接着,我又从银行贷到了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买了10头母牛,每天起早贪黑,“照顾”牛儿的吃喝拉撒,专心养牛。

  牛鼻子上没汗,肯定是生病了,牛胀气,可能是喂草料多了……这些年,我积累下不少经验,也算个养牛“土专家”了。

  2019年,我养的母牛生下了10头小牛犊,我把小公牛犊卖了,当年仅养牛一项就收入3万多元。现在日子过得宽裕了,老婆儿子也有了笑容,就连说话也有了底气。

  致富不忘乡亲,我没啥本事,就会养牛,现在我琢磨着扩大养牛规模,计划牵头成立一个养牛专业合作社,带动其他村民也加入到养牛队伍,和大家一起赶着牛儿奔小康!

  记者感言:

  脱贫致富奔小康等不来、靠不来、要不来,唯有吃苦耐劳、勤劳肯干,方能摘掉贫困帽。王愣愣不甘贫困,立足自身优势,自主发展产业,成功摘掉贫困的帽子,是自主脱贫的优秀代表。从王愣愣的脱贫经历我们感受到,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群众用自己的劳动来实现。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最根本、最稳定、最强大的力量,是脱贫的根本,是好政策、好帮扶这些外因能够起到长期根本作用的关键。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