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山西民营企业百强榜单发布,在这份我省民营经济“晴雨表”中,百强企业入围门槛提升至16.10亿元,较上年提高14.92%,营业收入总额跨越6000亿元大关,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产业结构、社会贡献、盈利能力等多个方面显著提高。另一份数据显示,面对疫情冲击,我省民间投资从一季度的2.2%、1-4月的7.3%,到上半年的8.7%,保持了稳定增长,民营经济在维护全省经济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显现。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省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草根经济”到“丛林经济”,再到“半壁江山”,实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省民营经济由传统制造加工业到新型高端制造业,由传统服务业到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由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到进军国际市场,规模与质量同增,结构与贡献并进,形成了强劲的转型态势。
民营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民营经济总量规模和比重逐年增加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总量的稳固发展。我省民营经济规模持续攀升,经济增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可以从一个个统计数字中看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16年-2018年,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连续3年实现10%以上增长率,高于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和全省GDP平均增速。
——2018年,我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149.97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48.5%,民营经济增加值比2017年的7300.32亿元增加849.65亿元,实现增长11.6%。
——2019年,我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333.8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48.9%,快于全省GDP增速1.8个百分点;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9%,增速比2018年加快11.8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作为非公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全省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8.7%,比全国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
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全面推广投资项目审批承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组织干部入企帮扶、鼓励民企改革创新……我省民营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背后,是省委省政府密集出台政策举措,不断健全工作机制,致力优化营商环境,搭建起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四梁八柱”。
北方功能食品产业园是我省转型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引进的项目,从开工到一期工程封顶,该项目只用了6个月,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审批的高效率为我们节约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相当于节约了1亿多元的成本,比起全国其他两个园区,山西项目得到政府支持力度最大、用时最短。”总经理雷向国说。
在《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山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山西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等系列政策引导下,我省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惠企政策。在减费降税上,出台《全省税务系统全面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若干措施》;在净化法治环境上,出台《全省政法机关支持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在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上,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意见》;在亲清政商关系上,出台亲清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在优化发展环境上,设立96301山西省投资服务热线,向外来投资机构和个人提供7×24小时在线中英双语服务,实现政策咨询、项目对接、投诉受理的省、市、开发区全覆盖。
出实招、用实劲、求实效,我省围绕民营企业家意见集中问题对症下药,攻坚克难,勾画了民企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让我省民营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高质量转型发展呈现良好势头,面临困难差距不容忽视
9月19日,大运集团整洁有序的总装车间内,在工人与自动化设备联合作业下,崭新的新能源汽车成功组装。河东大地上,大运集团自主生产的新能源系列乘用汽车正式投产下线,标志着“大运制造”通过绿色引领、创新技术材料,跑出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加速度。
转型,是山西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最主要任务,也是山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指出:“要坚持把转型发展作为经济工作和各项事业的纲,勇于先行先试,推动全面转型。”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最鲜活的代表,也是我省转型发展的主力军。“十三五”期间,民营企业开始摆脱“煤炭思维”惯性,聚力我省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农业十大产业集群、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山西药茶等重点领域,聚精会神谋发展,全力以赴促转型。目前,“转型为纲”理念已深入人心,600平方公里的转型综改示范区逐步成型,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开局良好,民营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共识。
从跟跑到领跑,山西高科华烨电子集团产值在南烨集团内部已超过了煤炭产值,实现了企业转型的重大突破,员工也由创业时的百十号人壮大到3000多人。特别是以其全国唯一的LED全产业链,成为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LED生产企业,成功跻身中国LED企业第一阵营。一处处厂房的建设,一台台设备的运行,让人们看到了山西LED产业的希望。
潞宝集团实现“炭中抽丝”由黑到白的转型升级、山西百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实现年产60万台计算机、亚宝药业凭借科技创新研发出名牌产品丁桂儿脐贴、蓝顿旭美食品有限公司从土豆皮中提炼抗癌药品……企业好不好,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有没有内涵,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骨子里活跃着创新基因,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我省民营企业创新动力竞相迸发,新旧动能逐渐转化,积极培育经济发展的不竭内生动力。
不容忽视的是,在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过程中,我省民营企业仍然面临着挑战。从民营企业实力看,与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上千亿元的民企差距很大,创新意识和能力仍存在较大差距。2019年全省民营经济覆盖国民经济26个行业,但主要集中于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传统产业,新经济增长点有待进一步培育。跨越“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的新“三座大山”依然困难重重,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任重而道远。
社会贡献持续加大,在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民营经济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社会活力的重要源泉。在不断提升“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的同时,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升,实践内容不断丰富,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乐村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乐6集”,每个月6日、16日、26日开展线上活动,将村里小卖部变身线下体验店,土特产品在这里实现销售,使电商扶贫更加精准。在省工商联推动的“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中,民营企业踊跃参与,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因地制宜,全力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省民营企业百强实现纳税总额342.60亿元,纳税总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百强企业员工人数为31.25万人,比2018年增长5.93%,民营经济已成为带动就业增长的主力军。
在疫情防控攻坚战中,广大民营经济人士积极参与奉献。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有4510家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捐款3.6亿元,捐赠物资、提供服务价值1.9亿元,捐款捐物超5.5亿元,以义为先、忠义爱国的晋商精神激荡四方,彰显出山西民企的责任与担当。
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我省民营企业能够从改善企业和社会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理解社会责任,并转化为具体实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频共振。事实证明,民营经济发展好,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就好就快,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也就多。
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向转型发展新征程新使命,我省民营企业应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弘扬企业家精神、晋商精神,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现“六新”突破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率先上抢先机,在蹚出上下苦功,在新路上勇探索,推动我省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本报记者杨文俊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