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支架、采煤机、掘进机……位于阳泉市矿区桃南中路的华越机械有限公司院内,一台台颜色鲜艳的钢铁“巨无霸”傲然矗立。2019年度中国煤炭机械工业50强企业名单上,这家与共和国同龄、由煤机修理小作坊转型而来的大型煤机设备综合配套生产、制造和服务企业,以销售收入31亿余元位列第9位。
12月11日,记者走进华越公司综采修理厂电液控制系统维修中心。目及之处,厂房宽敞明亮,地板光可鉴人。“85后”机械工程师史艳新指着身边的设备说:“这是我们自主设计的电液系统综合检测台,检测效率提高2倍,准确度提升35%。”
作为用来控制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结构物,液压支架是采煤的关键设备。电液化实现一定程度的液压支架智能化,是推动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开采的关键。电液控制系统相当于电液支架的“大脑”。史艳新所在的维修中心今年8月刚完成升级改造,面积由原先的360平方米扩大为现在的1089平方米,月修理能力可达300台套,检测方法由过去的手动检测升级为自动检测,效率更高,过程更环保,结果更精确,用史艳新的话说,“可为电液支架‘大脑’提供更优质高效的诊断、康复服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对企业一线科技人员来说,创新就在日常工作中,从装配方法工艺装备的制作,到检验方法的改进,不断创新,才能促进降本增效,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本质安全生产。”
史艳新2012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华越公司,一直致力于液压支架检测与维修技术的自主研发。维修中心完成升级改造以来,他和同事们在充分发挥自身维修优势的同时,坚持以创新驱动提升维修品质,深入钻研,自主设计电液系统综合检测台,可自动检测支架控制器、驱动器、耦合器、人机界面等多种电液控制系统产品,并取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是华越公司勇蹚煤机装备制造转型发展新路、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抓手。今年,通过加快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制定激励管理办法,公司有64名电焊工成功取得国际焊工证,对10名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职工分别给予3000元、2000元、1000元不等的奖励。“今后我将继续提技能、强本领,为公司开拓国际市场作贡献。”拿到国际焊工证的电焊工刘强表示。
“五中全会提出,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作为企业,要注重优化创新环境,充分调动职工聪明才智,推动职工创新效能提升、成果‘孵化’,加速科技兴企、人才强企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综采修理厂党支部书记马海丽介绍,近年来,公司积极为一线职工搭建创新平台,重视高端科技人才培养,重奖重大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成果,2019年共计对65项科技创新项目奖励30.3万元。
砥砺奋进70余年,从一个百余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一家下辖10个分公司,在职员工2300余人,生产厂区分布于阳泉、忻州、晋中和德国北威州四地的全省煤机“智”造领头羊,今日的华越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目标更加坚定。“五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我们将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向市场化、国际化、高端化制造迈出更坚实的步伐。”马海丽说。
本报记者高桦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