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永济:盐碱地里鱼虾跃

2025-09-22 16:48:06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韩荣

  “你看这些虾,再过一个礼拜就可以出虾了。”9月19日,在山西省永济市开张镇西开张村的养虾大棚里,虾池中气泡不停翻腾,工作人员在检查虾池的各项指标,忙着为几天后的出虾做全面的准备。

  “这一产业每年将为西开张村集体带来百万元收入,为西开张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永济市委常委、开张镇党委书记武鑫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

  自2020年开始,该村就大力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历经三年,这一产业的发展对村集体经济的壮大起到了关键作用。

  盐碱地里觅商机

  在永济市开张镇“南虾北养”千亩养虾生态园,千个养殖拱棚井然林立,8公里长的园区道路纵横交错、连片成网,一期投资达1.38亿元的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已经在这里落地生根。

  但在两年前,这个千亩养虾生态园还是一片荒草丛生的盐碱地。“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该地因不适合传统农作物种植而长年撂荒,一遇到干燥天气容易着火,令人头疼,也成为全村百姓一大心病。

  2020年,经西开张村“两委”干部、镇人大代表、村民代表集体讨论后,西开张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卫星前去江苏考察,与江苏通威集团对接。

  几天后,通威集团山西饲料经销商张海成来到西开张村进行实地考察,并提取少量地下水返回江苏总部检测各种指标,得出的结论是:因其盐碱地水质与海水成分相近,非常适合水产养殖。

  从2021年9月开始,通威集团与开张镇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利用西开张村3.3亩盐碱地,先建设3个小拱棚,3个月后开始试养南美白对虾。

  “南美白对虾先后试养6批次,第一次当天试验当天死亡,我们就不断调配水质,眼看着虾的成活期限一点点延长,从最初的5天到最后一次的两个月。”张海成说,“那段时间我们也曾经心灰意冷,还好在当地政府的鼓励支持下,2022年6月终于养成。”

  就这样,在西开张村这片盐碱地上,南美白对虾成为这里的新商机。在不断努力下,2022年6月,虾池里养的南美白对虾长度达到了13厘米,个大肥美、活蹦乱跳,首批试验虾已经达到出塘售卖标准。

  “虾刚上市,就被西安客商一抢而空。”张卫星说,“每棚产量达1000公斤,每年至少出两茬,6月虽是一年中价格最低的时候,每公斤也能卖到50元。”

  为了进一步扩大养殖优势,西开张村从村民手中流转1000亩土地,随着养殖棚的全面建成,2023年4月晋陕豫最大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横空出世。

  真金白银惠百姓

  产业发展有活力,直接惠及西开张村村民。

  张卫星介绍,西开张村养虾产业让70家农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100余个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西开张村村民徐冬升告诉记者,以前他在外地打工,收入一直不太稳定。2024年他在网上看到家乡的虾场招工,便想回来试试。

  “虾场每个月管吃管住,工资5000块钱,在当地是很可观的。现在在村里就业,也不用外出打工了,还能顺便把家里人也照顾了。”说起这份新工作,徐冬升的满意溢于言表。

  不仅如此,虾场每年还为村集体带来一百多万元的经济收入,也让村委会改善村里基础设施与环境有了更足的底气。

  记者走进西开张村,新修的巷道、新换的路灯、干净的环境,都离不开村集体的投入。更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开始,西开张村给全村1800个村民每人补贴100元,用于城乡居民医保支出。在西开张村,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以真金白银的方式惠及全村百姓。

  “我村准备把3800亩盐碱地全部开发养虾,正在办理有关手续。到那时,养虾产业将向工厂化养殖方向迈进,产业发展更健康,村集体经济收入更多,村民的收益将会更好。”张卫星说。

  “我们全镇7个村,有近2万亩盐碱滩地,西开张村党建引领,人才助力,村企协作,‘南虾北养’的成功典型,无疑对其他村是一个导向和鼓舞。”武鑫表示,下一步,开张镇将不断推广复制,继续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不断促进农村经济振兴。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