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广袤田野上,收割机轰鸣不停。这不是寻常收割,而是与阴雨天的赛跑。每一穗收回的玉米、高粱、谷子……都凝聚着农民的心血,是从损失边缘抢回的希望。今年,当丰收窗口期遇上连绵阴雨,“抢收”二字重若千钧。在这场与时间的较量中,基层干部的担当,成了粮食颗粒归仓的关键。
担当是“提前布局”的主动。基层干部就像战场上的指挥员,提前谋划才能在降雨间隙打好抢收突击战。全省各县下好秋收“先手棋”,全面检修农机、培训农机手,为抢收筑牢设备与人才根基。基层干部主动研判天气,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精准摸清农机数量、晒场空间、劳动力情况,做到调度有方;积极协调电力、燃油、维修等后勤保障,让“抢收大军”无后顾之忧。这每一步行动,都是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放在心里的直接体现。
担当是“靠前一步”的实干。基层干部不是坐在办公室等通知、看报表,而是迅速到达田埂上,和农民并肩作战。省农业农村厅派专家下沉一线,指导农户判断玉米完熟标准,分类抢收,做到“该抢的抢,该等的等”,有效保障收成。翼城县组织两千余人帮扶队,深入田间人工抢收,还争分夺秒转运、集中烘干,形成高效流水线,全力保障玉米品质和农民收益。那双沾满泥土的脚,丈量的是田埂,诠释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担当是“敢于拍板”的果断。抢收时节情况多变,最忌层层请示、耽误时机,更不能遇到困难就“绕道走”。农机手夜间作业缺照明怎么办?外来收割机的油料在哪儿加、临时停在哪儿?困难户、劳动力外出家庭的地谁来收?这些看似小事,却是群众最急的难题。有担当的干部敢于打破思维定式,用钉钉子精神逐个儿解决问题:协调学校操场、企业闲置厂房当临时晒场;联系粮食烘干企业三班倒作业;推广田间脱粒、“无人机”吊装、袋装储存等新技术。这份果断背后,是为民担当的勇气,更是守护劳动成果的决心。
担当是“整体推进”的统筹。抢收工作千头万绪,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基层干部的担当,要贯穿产销全过程。河津市以专项财政补贴引导农户把握关键农时,在降雨间歇期抢收的农户给予每亩20元补贴,这招“及时雨”,有效激励了“雨停即收”的行动自觉。抢收的终点不只是把玉米从地里收上来,更要让粮食顺利销售、受灾农户快速获得理赔、农民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基层干部主动联系粮食收购企业、加工厂,拓宽销售渠道;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方式,帮农民解决卖粮难题;严厉打击压级压价行为,守护农民利益。只有形成从“田间”到“车间”再到“钱袋”的闭环,这场抢收战才算真正打赢。
金色大地见证的,不只是一场与天争时的抢收,更是一次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检阅。这份担当凝结在每一穗归仓的粮食里,守护了农民的希望,也夯实了大国粮仓的根基。秋收会落幕,但田野上书写的责任与担当,必将化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力量,在未来续写更多丰收故事。
应县:志愿服务在行动
“要不是党员干部和我们一起在地里抢收,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10月18日,在应县杏寨乡望岩村的玉米田,农民刘桂英激动地说。
近期,应县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组织党员干部成立了秋粮抢收突击队,与农民群众并肩作战、凝聚合力,保障秋粮颗粒归仓。县农业农村部门调配农业机械,深入各乡镇开展技术服务。各乡镇组建志愿服务队,协助困难农户抢收。
为解决湿粮晾晒难题,该县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专人,对粮食烘干塔进行摸底,确保设备应开尽开。全县13个粮食烘干机械已全部开放,每天可烘干粮食约2000吨。同时,县财政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烘干设备购置给予补贴。保险机构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农业保险理赔进度。
广灵县:全力以赴抢收作物

入秋以来,广灵县积极组织干部群众,投入各类农机350多台,全力以赴抢收作物。图为10月20日,广灵县南村镇庄头村,大型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加紧作业。
介休:分类抢收 全天作业
当前正值秋收关键时期,连日来,介休市统筹力量开展秋粮抢收工作,以实际行动守护好百姓的“粮袋子”。
介休市农业农村局启动“三秋”生产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农技、植保、种子等领域专家奔赴田间地头,开展全链条、多维度的防灾减灾指导。持续降雨导致义安镇部分田地积水,一些玉米植株出现倾斜。农技专家通过实地察看土壤湿度和作物长势,调配应急水泵进行抽水作业,同时调配履带式收割机,确保成熟作物及时抢收。
该市龙凤镇镇村两级统筹动员,调配农机设备,采用速度快、效率高、单日作业能力达90多亩的履带式收割机,逐村提供机械化服务。龙凤镇各村采取分类抢收策略,优先抢收成熟度高、已倒伏或位于低洼积水区的作物,实行“人歇机不歇”全天候作业模式,并联动第三方提供专业化烘干服务,实现“抢收—转运—烘干”无缝衔接。
介休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新增7台履带式收割机,同时协调启用4处烘干点,全力为农户提供玉米、高粱等作物的抢收烘干服务,日烘干量达700吨。
襄汾:下沉一线 助农保收
10月17日,襄汾县秋粮生产传来捷报。该县农业农村局近日对古城、赵康、南辛店等多处夏玉米开展测产,数据显示亩产均超过900公斤,标志着该县在克服多重不利因素后,秋粮生产稳获丰收。
今年,襄汾县夏玉米遭遇了前期干旱与后期连续阴雨的双重挑战。县委、县政府迅速行动,强化“合作社+基地+技术专家+科技示范户”的基层农技推广模式,将高产抗逆的新品种、节本增效的新种植模式,与智能化、一体化的新机具紧密结合,推动农业从“靠天吃饭”向“科技种田”转变。同时,全县建立起五大夏玉米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农技专家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与转化。
在秋收关键时期,襄汾县组织全县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开展“进村入户助农保收”活动,最大程度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了秋粮从丰产到丰收。
线路特巡 保障用电

连日来,国网临汾供电公司屯里供电所组建保电队,对辖区内烘干点供电线路开展特巡,并开通24小时应急响应通道。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