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煤层气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十四五”时期,山西省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目标,统筹稳产稳价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煤炭稳产稳供成效显著
“十四五”以来,面对国际国内煤炭供应复杂局面,山西省坚定扛起能源大省责任担当,全力做好煤炭稳价保供。2021年至2024年,山西省原煤年产量分别为12.0亿吨、13.2亿吨、13.8亿吨、12.8亿吨。除2024年外,在“十四五”期间其他年份,山西省原煤产量始终位居全国第一。
面对煤炭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实际情况,“十四五”期间,山西省主动担当、承压前行,完成国家下达的电煤中长期合同任务超12亿吨,保障全国24个省份电煤稳定供应,为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山西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年产6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退出或重组,全省煤矿减少至887座。同时,山西省坚持核增一批、核减一批、淘汰一批、新增一批的“四个一批”工作思路,推动煤矿提档升级,全面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和稳产稳供能力。
目前,山西省煤炭产能达14.65亿吨/年,大型煤矿产量占比达80.76%,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83%以上。
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立
作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山西省扛牢能源保供与绿色转型的双重担当,积极推动煤炭产业向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率先在全国出台《关于促进全省煤炭绿色开采的意见》,有序推进各类绿色开采技术试点示范,持续提高煤炭清洁绿色供应水平。
山西省高标准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目前,全省累计建成近300座智能化煤矿、近1600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智能采煤机、无人运输机等设备协同作业,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操控即可完成复杂的采煤作业,煤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山西省不断探索保水开采、充填开采、伴生资源一体化利用等技术路线,加强生态友好型矿区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55 个绿色开采试点示范煤矿。120 座煤矿成功采用无(小)煤柱开采技术,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体系日臻成熟,特殊和稀缺煤种的保护性开采水平显著提高。
山西省持续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合理开发利用煤层气。“十四五”以来,山西加大煤层气资源勘探力度,大力推进煤层气开发,持续加强煤层气关键技术攻关,煤层气开发技术与装备体系不断创新,单井产量大幅提升。山西省非常规天然气产量逐年增高,从2021年的123.4亿立方米提高到2024年的167.4 亿立方米,屡创历史新高。
山西省持续提升煤电兜底保障和系统调节能力,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外送电量位居全国前列,绿电外送量保持全国第一。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山西省委、省政府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把“两办”意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八条硬措施”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建立省市领导包联、巡视巡察、常态督导、反馈交办、定期约谈“五项工作机制”,省级领导包联各市,派出督查组常态化开展专项督导。
全省各级、各部门和煤矿企业强力推进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措施,扎实消除各类事故风险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开展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持续深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煤矿安全治本攻坚集中帮扶,开展“体检式”精查,推动煤矿企业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促进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十四五”以来,山西省煤矿事故发生起数、遇难人数逐年下降。2024年,山西省煤矿事故起数同比下降45.89%、遇难人数同比下降43.21%。2022年以来,山西省煤矿杜绝了重大以上事故,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来源:中国煤炭报)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