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降至4.30,汾河入黄口断面在2024年首次达Ⅲ类优良,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连续4年保持在98%以上……
“十四五”以来,我省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美丽山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忻州市云中河两岸风光。王景摄
1
综合施策打好蓝天保卫战
冬日的清晨,太原汾河公园天空澄澈、水清河畅,层林尽染、色彩斑斓,鸟儿蹁跹而至,仿佛用行动表达着对太原生态环境的认可。
家住太原市丽华苑小区的裴老师每天都会来到公园里散步、健身。“公园环境特别好,散步、骑车、跳舞的人很多,夜晚跨汾河大桥灯光耀眼,让人流连忘返。特别是迎泽大桥,金碧辉煌、红旗飘飘,成为市民拍照打卡的好去处。”裴老师对记者说。
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有效管控移动源污染,太原市严控新增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每年夏季,该市都会开展臭氧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在移动源污染治理上,对重点道路的货车分类管控。运城市积极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等多种利用模式,从源头破解秸秆处理难题,有效减少秸秆焚烧现象,持续提升空气质量,促进农业绿色循环发展。
“十四五”以来,我省加大蓝天保卫战推进力度,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区域和时段,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和区域协同控制,实施空气质量再提升行动,基本完成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扎实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组织夏季臭氧削峰、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与“十三五”末相比,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5.18下降至4.30,下降17.0%;优良天数比例由71.0%提高至74.2%;PM2.5浓度由46微克/立方米降至36微克/立方米,下降21.7%;PM10、SO2、NO2、CO浓度分别下降15.9%、47.4%、20.0%、27.8%,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2
一泓清水守护三晋碧波
汾河作为三晋儿女的母亲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在汾河流经的各市汾河公园中,市民可以欣赏到“一泓碧水穿城过,河畔彩带映锦绣”的美景。
在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汾河水面。自从公园不远处的“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投入运行后,这里的汾河水更加洁净了。
近日,太原市再生水回供南、北沙河河道生态补水项目顺利通水,标志着该市在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构建可持续水生态体系方面迈出关键一步。该项目的通水为城市河道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态活水”。
近年来,随着“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在三晋大地全面展开,治理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我省增建污水处理厂,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和质量,让污水变中水,为汾河“水量丰起来”提供有力支撑;建设人工湿地,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进一步净化水质,让汾河“水质好起来”。各地防洪能力显著提升,昔日的污水河成了百姓休闲的好去处。
“十四五”期间,我省巩固提升碧水保卫战成果,大力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深入开展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全面完成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由“十三五”末的70.7%提升至2024年的94.7%,连续两年超过国家平均水平,黄河干流(山西段)水质连续三年稳定达到Ⅱ类,汾河入黄口断面2024年首次达Ⅲ类优良。
3
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活力
位于阳曲工业园区内的山西厚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锂电池隔膜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绿色金融活水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兴业银行太原分行的工作人员表示,对于此类气候投融资项目,金融机构都会通过绿色金融予以支持,助力企业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
自2022年8月太原市、长治市成为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以来,一笔笔绿色贷款的投放,一项项高效优质的服务,一家家绿色低碳企业的崛起,见证了我省气候投融资试点奋进的历程。
在山西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煤矸石变成了工业资源。该公司通过“黑色煤矸、绿色加工、循环发展”的自主创新研发与产品升级模式,使煤矸石应用于涂料、橡胶、纺织染料以及化妆品等领域。目前,该公司年消纳煤矸石10万吨,实现了煤矸石“变废为宝”。
固废治理只是我省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十四五”期间,我省在净土保卫战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开展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固废和建筑垃圾专项整治,推动“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与此同时,我省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全面关停4.3米焦炉,焦化行业常规机焦炉全部为5.5米及以上先进产能,钢铁先进产能占比提高至62%以上;水泥熟料限制类工艺装备全部退出;积极稳妥推进清洁取暖改造,累计完成散煤清洁替代715余万户;大力推动公交车、巡游出租车新能源替代,临汾、吕梁等地氢能重卡投入运营;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气候投融资、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等试点建设取得新进展,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推动重点企业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建立“碳普惠”公众参与机制。
随着一项项举措的落地见效,我省正以更高标准、更实行动守护绿水青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三晋大地徐徐展开。
(记者张剑雯)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