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忆少年

2014-06-17 20:11:4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作者:韦明

父辈为振兴民族之梦汇聚,古平阳成为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这里有我们共同的严父慈母,他们是华夏优秀的儿女,祖国需要就是他们的理想。

有的是来自长白山下的东北汉子,有的是来自大漠边疆马背上的英勇骑士,有的来自巴山蜀水,有的来自江南水乡,有的来自闽东浙南,有的来自太行吕梁,还有两湖两广……

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聚集在古都平阳,原先城北荒地变了模样。营区,绿树成行,花卉,四季飘香,我们,在父辈的楷模引领下茁壮成长……

还记得,有的人在育红小学戴上红领巾,有的人左臂套上红袖章,有的人食堂饭盒碰撞,有的人宿舍挤床,有的人小辫抖动,有的人长辫搭在肩上,左肩右斜的军挎是军营孩子的标志,几年下来草绿泛黄。有的人昼伏夜出果树上藏,为的是梨杏苹果提前品尝,有的人夜晚游泳选择裸装,有的人滑冰掉洞湿透衣裳,有的人锻炼摔下单扛,马上输氧,有的人钻地道把脚崴伤。

还记得父辈脱下军装,后来者又穿上军装,只是多了一副红色领章。选择父辈职业,有的人是“军中神枪”,有的人在操控艾克斯光,有的人驾装甲隆隆作响,有的人让战鹰油满箱、弹满 仓,把青春之光献给国防。

还记得有的人从小驰骋绿茵场,有的人泳池里浪花飞扬,有的人上山下乡到过柴村、贾庄,有的人走出校门就进纺织厂,有的人走进了临汾钢城,有的人驰骋在祖国大地的铁路上。

还记得,同在操场看《奇袭》、景颇姑娘》,同样都有过青春荡漾,谁没进过邻里厨房,谁没相互递赠果糖,我们去过的学校、幼儿园、保姆房,还有卫生处、服务社和食堂,老师、阿姨是那样慈祥,不是亲娘胜似亲娘,我们有成绩她们脸上荣光,我们犯错误她们暗自忧伤,当录取通知书、入伍通知书进入营区大院,一片欢声,一片赞扬,送别时父辈语重心长,毕业、退伍他们等候在车站广场。忘不了啊,不能忘,没有营区大院,我们就是一群散养儿郎。

还记得,我们很多人跟随父母,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一别数载各不相望,每每想起牵肚挂肠,他乡的兄弟姐妹还好吗?让思绪插上翅膀飞向远方,我们,营区大院兄弟姐妹”把这个名字叫响!愿思念的情怀如泉涌动,愿咱们的爹娘长寿安康!作为军人的儿女,少年时,我和伙伴们曾居住在空军营区大院,在那里我们度过了欢乐的少年时代。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中间有的人已到了花甲之年,有的人已到了知命之年,而对营区大院的忆恋多年来始终未减。

责任编辑:杨洋

上一篇: 退而不休 动中取乐

下一篇: 舍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