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读书上很有见地,他不仅读书多,而且读得快效果好,今天重温胡适的读书之道,对我们依然颇有裨益。
首先,胡适认为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个个字认得,不可随便放过,读中文书时,每个字的一笔一画都不放过,读外国书时要把每个字母弄得清清楚楚。口到是一句一句要念出来,虽然不是所有的书都要求熟读,但有几类书,仍旧有熟读的必要。心到是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是?都要用心考究。手到就是用手标点分段,做读书札记,抄录备忘,自己记录心得。胡适先生说:“吸收进来的知识思想,无论是看书来的,或是听讲来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们自己的东西。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述过,用自己的语言记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其次,读书要博。古人说:“开卷有益”,胡适也主张这样,他说博的意义有两个,为预备参考资料,不可不博;为做一个有用的人,不可不博。
第三,左右开弓,同时进攻。胡适读书往往在一段时间内同时看几本书。从《胡适留学日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胡适除了每天去上课,早晨、晚上或者其他的休息时间,经常穿插着读各类著作。胡适之所以如此,也许是由于脑部分工不同,读不同类型的书不易疲劳。
第四,先读生平,再读文章。胡适在读一个人的著作之前,往往先读作者传记,然后才读其著作,了解作者的生平更有助于理解作者的作品。
第五,读书不择环境,不讲条件,有书即读。晚上是胡适读书的最佳时间,他喜欢夜读,夜里时间充裕,可安心读经典大著。平时,他则会把点滴的零散时间用来读书,甚至将厕上和电车里的时间也充分利用起来。胡适在1914年7月17日的日记中写到:“有人赠我莎士比亚名剧《亨利第五》,全书三百八十余页,用薄纸印之,故全书仅广寸有余半,长二寸,厚不及半寸(英度),取携最便,因以置衣囊中,平日不读之,惟于厕上及电车中读之,约一月而读毕,此亦利用废弃光阴之一法。”第六,读书要养成好习惯。胡适认为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读书的习惯包括勤、慎、谦。勤苦耐劳是成功的基础,做学问更不能欺己欺人,所以非勤不可;其次,谨慎小心也是很重要的;谦就是态度谦虚,自己万不可先存一点成见,总要不分地域门户,一概虚心地加以考察后,再决定取舍。
胡适的读书方法是脚踏实地、有章有法、锲而不舍而又易见成效,因此,他成为了现代史上读书最优秀的人之一,他的文章总是言简意赅,条分缕析而又耐人寻味,而“为学当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也深深地印在一代代学人的心里。
◆于文浩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