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芋头香

2014-10-18 09:58:18 来源:临汾新闻网

芋头天性喜水,临水而生。或在河滩上,或在水沟边,都能觅其碧叶翩跹的踪影。春季,将芋头切成若干块,种在土壤里。到了春夏之交,地里便长出嫩绿的卷心的叶子来。不久之后,卷心的叶子渐渐舒展开,举托起大大圆圆的芋叶,微风拂起,一片起伏翠绿的波涛。

“只要肯出力,锄下也出肥。”这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话。意思是说,只要手中的锄头经常锄锄草,松松土,庄稼就会长得茁壮。父亲是种庄稼的好把式,什么农活都能上手。种芋头同样如此。芋头出苗长至二三十公分高的时候,就要挖沟壅土,将芋头根部隆起土壤,沟能排水,堆土能促进芋头的生长。到了半人多高的时候,也是芋头最佳的生长繁殖时期,这个时候,除了挖沟培土以外,还要加强施肥浇水。倘若连续几天没有下雨,父亲就拿把木勺从河沟里戽水。看父亲给芋头浇水宛若是一种艺术表演,只见父亲手握长把子的木勺子,侧身站立于河沟边,将木勺子伸进水中,对着水流,使劲舀起,在空中划了一个漂亮的弧形,一勺清澈的水呈扇形泼洒开来,闪着一抹晶莹的亮光,只听见“哗”的一声,水泼向了芋头丛中,芋头宽大的叶子随之摇晃了一下,瞬时一片白色,仿佛是在向主人点头致谢。叶子上的水珠随着叶子的倾覆落到地上,就在叶子侧身倾覆的瞬间,叶子复又高高托起,叶子里面的水转了几个圈,又集聚在一起,形成了小水珠,恰似几颗珍珠一般,在叶面上溜来滚去,甚是可爱之极。

过了中秋节,芋头就可以开挖了。父亲拿了把镰刀,先将芋头的禾秆割掉。芋头禾秆的汁液碰到皮肤上会很痒,父亲不让我们小孩子靠近。到了第二天,芋头兜部的刀口已经结痂,不再有汁液流出。这时,父亲挑上竹箩筐,和我们一起来到地里挖芋头。只见父亲瞅准芋头的根部,一锄头深挖下去,轻轻一抬,泥土里便露出大大小小的芋头来。中间为芋母,个头较大,围着周边长出来的都是芋头子,个头相对要小。父亲抓住根兜,抖了一下泥巴,就扔进田沟里。我们几个在沟边上,从上面扯下芋头,放进箩筐中。芋头整体看上去其貌不扬,外表毛须拉渣,但那滚圆憨厚的样子,还顶着鲜嫩的红芽,倒也十分可爱。

芋头挖好挑回家后,倒在院子里,墙角下堆得满满的,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全家每人拿一张小板凳,坐在芋头堆里,分拣芋头。个头大品相好的捡到一边,这样的芋头拿到集镇上去卖或在家等贩子前来收购,能卖个好价钱。那些个头小的,自然留着自己吃,没有破损的还可以放在地窖里储藏,留到冬季的时候慢慢吃。

芋头对于我们孩童来说,放在炭火里煨着吃是最解馋的。冬季火盆里有炭火,拿出几个芋头,将芋头埋进炭火里。之后,大家就在一旁玩闹。时不时地凑到火盆边,闻闻是否有香味。倘若闻到了一阵香味飘出,就赶紧扒开炭火,起出芋头。趁热“丝丝哈哈”把芋头外面的那层皮小心翼翼地撕掉,便送进嘴里,软绵香糯的味道在口腔中蔓延开来。

母亲更是能把极为普通的芋头做出各种味美的菜肴来,或煮或炒,不一而足。最喜欢的还是过年的时候,母亲做的芋头羹。把芋头和排骨一起放在砂钵里,架在小炭炉上慢慢煲着,排骨酥烂,芋头也软糯了。那乳白色的汤汁透着一股浓郁的香味,后来读到苏东坡赞美芋头的诗句:“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很有感触,觉得大文豪对这样普通的芋头也情有独钟。将芋头羹舀进小碗,汤勺送入口中,顿感糯软清香,黏滑爽口,回味无穷,唇齿留香间。氤氲的雾气中,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心里暖暖的。

作者:江初昕

责任编辑:巩鹏

上一篇: 旅途人生

下一篇: 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