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场秋雨,故乡那漫山遍野的小蒜疯了似的长起来。
你看,那路边、渠旁、原野上、空地里……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精神抖擞的在秋风中摇曳。
小蒜,在我眼里,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植物,也许是乡情的缘故吧,甚至我觉得它有些神奇——无需耕种,无需栽培,更无需照管,只要有土壤的地方,它便见缝插针,生长的蓬蓬勃勃,郁郁葱葱,密密匝匝。
然而,更可贵的是无论任人翻覆、铲除,还是牛羊践踏、啃食,但生命不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遍布故乡的沟沟坎坎,默默无闻彰显着生命的神奇与顽强不屈。
混沌之际,小蒜,这也许是我认识的第一种植物。每次跟着母亲去田间劳作,拔小蒜——成了我儿时最惬意的游戏。漫山遍野的小蒜,或一丛、或一簇、或一撮,嫩嫩的、绿绿的、香香的,一拔一把,那白色的小蒜头,带着胡须,粘着潮湿的泥土,羞答答地破土而出。剥掉外面一层皮,轻轻咬一口,香香的、辣辣的,那种味道成了我童年中最美好的回忆。
“半碗小蒜,香死老汉”。故乡就有这般诙谐朴拙的俗语,足以看出小蒜的香味之浓。一家爆炒小蒜,香味氤氲全村。在故乡人的厨房里,小蒜即可当做主菜,也可当做佐料,或爆炒,或凉拌,或腌渍,都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然而,我最爱吃的还是母亲做的小蒜饺子。
小时候的记忆中,霜降前后,正是小蒜香味最浓,植株最大的时候。
闲暇之余,无论是霞光照耀的早晨,还是晚霞斑斓的黄昏,母亲拿一个小铲铲,田野里,一会儿工夫便剜了一大捆小蒜。回家择好,洗净沥干。翌日,把小蒜切细,再和上豆腐、核桃仁,以及各种作料,拌匀来包饺子。饺子没有出锅,小蒜的清香弥漫了厨房,我早已垂涎三尺,嚷着要吃小蒜饺子。
成年后,每次回家,吃一顿母亲做的小蒜饺子,那才叫真的回家了。
曾记得祖父在世时常说,在那个饔飧不继的年代,粮食紧缺,生活贫困,小蒜和其他野菜一道填饱了农家人的肚子,熬过了那艰难的岁月。另外,小蒜还是一味中药呢,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的功效,用于胃气滞、泻痢等病症。看来小蒜还是故乡人健康的呵护神、救命草。
常年在车水马龙中打拼,吃小蒜的机会越来越少。
这次去大山深处支教,学校门外就有一片空地,长满了密密匝匝的小蒜。一出门,就被那浓郁的小蒜清香撞了个满怀。我就像见到了久违的老友,又像邂逅隔三秋的恋人。我便迫不及待地走进那片小蒜地,闻着那熟悉的清香,抚摸着那嫩滑的身躯,拔一把,咀嚼着那辛辣醇香的味道,让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以后的日子,心情不悦时,工作不顺时,我总喜欢走出校园,走进那片属于我的小蒜地,亲亲这个,摸摸那个,令人心旷神怡,忧愁不悦顷刻间烟消云散。
如今,正当人们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同时,聪明的故乡人,也把这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小蒜,端上了大雅之堂。无论走进豪华饭馆酒店,还是步入农家小院,寻常百姓家。餐桌上与小蒜相关的美味菜肴,养生药膳,花样繁多,数不胜数,什么凉拌小蒜、糖醋小蒜、小蒜炒辣子、小蒜蘑菇汤……但愿故乡的小蒜浓郁之香,香飘万里,越飘越远。曹雪柏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