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土里刨食,春播秋收,锄草施肥,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记忆中的农民父亲,只出过两次家门。第一次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那时我学习很用功,不知不觉中发现视力在下降,于是我就给家里寄了一封信,说汇点钱过来,买一副眼镜。
一个晴朗的天气,瓦蓝的天空浮着几朵卷云。同学们在上课,老师认真地讲。谁也没想到,一位老汉竟推门进来,愣愣地站在门口,目光不停地在教室里扫来扫去。他衣角卷曲着,手里拎着一个鱼鳞袋,刀刻的皱纹爬满了粗糙的脸,浑身上下散发着乡土的气息,他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农民父亲。
宿舍里,父亲一把揽住我,急切地说:“孩子,快让父亲看看,眼睛到底咋啦?”我先是一惊,接着“扑哧”笑出声来。父亲得知我眼无大碍,才长舒了一口气,微笑着拿出一些枣子和柿子给我。我很后悔没有在信里把话说清楚。这事听起来虽有趣,却让我感到了温暖,也更让我思念和怜惜父亲。
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开了一家羊汤馆。刚开业那会儿,生意还说得过去,后来一天不如一天。父亲听说羊汤馆生意不好,忙完农活,就急急赶到城里来。父亲来的第三天,我就去外地出差了,临走时托父亲照应着羊汤馆的事。
父亲没文化,更不懂经营和管理。可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濒临停业的羊汤馆纯收入一天比一天增多。
其实,我的父亲是农民,没文化,只懂得锄草和种地,哪懂什么经营之道。只是,无论对家人还是对别人,父亲心里装的总是慈爱和宽厚。董国宾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