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志》:盛世之志

2014-11-20 08:34: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世人翘首以盼的《临汾市志》终于闪亮面世了,翻阅四大本“长城砖”大小的《临汾市志》,油墨的香气,厚重的历史,斑斓的画卷,深邃的理念,迎面扑来。临汾市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华古人的身影最早在汾河中游晃动,中华文明的火花最先在这一块热土上闪耀,这里是中华文明历史的祖庭和圣殿。生活在这里的临汾人有责任把这一束伟大的火花精心呵护,双手捧给世人。这是临汾人的责任担当,当然也注定是《临汾市志》义不容辞的责任!令人欣慰的是,《临汾市志》恰恰完成了这种崇高的担当,履行了这种伟大的责任。

整部《临汾市志》纵横交织,经纬条理,读来清清楚楚,轻轻松松,全无累赘迷茫之感。上自远古传说,下至当今社稷,浩浩荡荡数千年,是为纵;大为府衙官场,小到百姓生活,林林总总四一卷,是为横。囊括了临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和角角落落,不失为一部古老临汾的百科全书。读来叫人不忍释卷,荡气回肠,古老的平阳府在276年之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完整之志!临汾市终于有了自己的盛世之志!抚卷深思,《临汾市志》具有以下三个与生俱来的品质,供读者咀嚼和欣赏。

 

盛世的胸怀

所谓盛世,是指国家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快速发展,财富聚集,实力雄厚,军事强大,社会稳定,民生幸福,科技发达的社会发展阶段。处于盛世之中的人们,自然心胸开阔,处事大气,眼光长远。这一部《临汾市志》恰恰具备了这一品质。

以前许多年,人们谈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福祉、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成就,大都谈我们如何如何,他们怎样怎样。这样的口吻,虽然无可厚非,但是总显得在论点上有一点儿单薄,在论据上有一点儿苍白,也给世人留下一种心胸需要再开阔一些,眼光再长远一点儿的期待。

读了这一部《临汾市志》,上述期待似乎没有落空,让读者痛痛快快地长叹一声—--真是一部胸怀开阔、目光远大的盛世之志!

《临汾市志》把古老的平阳大地放在数千年发展历史的长河之中来考察,敞开政见异同,打破史学禁区,像一位饱学之士在讲坛上讲学一般地娓娓道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填补了不少史书的空白,开拓了读者的知识面。

最主要的是见之于第三十卷《军事》里面的相关记述。其中“兵役制度”一章,记载了清代兵役、晋军兵役和人民军队兵役。“军事领导机关”一章,记载了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军事领导机关。“驻军”一章记载得更加详细,从清军、晋军、国民党中央军,到八路军、山西新军、人民解放军均有详尽记载,不仅有某一支部队进驻临汾地区的时间,而且有在本区域内进行了哪些军事行动,取得了如何战绩,部队的发展,何时调出的记载。对日本侵略军和伪军在区域内的驻军和军事行动也作为“附录”记录在册。在“地方武装”一章里面,对清末团练、阎锡山政权的地方武装、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均有尽可能详尽的记述。

最精彩的是“战事”一章,把从古到今发生在临汾大地上的战事无论胜败、无论敌我,均做了客观记述,把时间、地点、参战双方、战事经过、结果都有记载。尤其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粉碎日军对晋西的五路围攻战斗”和“东西邬岭伏击战”两场有国民党军队参加的战事,对国民党军队的战斗部署、战场指挥,以及在战斗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等方面均做了旗帜鲜明的肯定,显示了全民抗战的巨大威力。这在以往的文章和书籍中是很少见的。

同时,还在附录里面对日本侵略军在临汾境内制造的灭绝人寰的惨案做了比较详细的记述,使读者对日本侵略军在临汾境内犯下的滔天罪行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上述几个方面的编纂,使读者看到编者不仅全面掌握了史实,而且用正确的历史观做支撑,用宽广的政治胸怀做指导,用尽可能详尽的史料做基础,才完成这一鸿篇巨制。

 

盛世的视野

《临汾市志》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纵览临汾社会几千间发展进步的历史,把大至政府活动,小到百姓生活,远至上古传说,近到二十一世纪初叶的史实,均纳入囊中,分门别类,详细记载。这一点是古代史志长期形成的“建置”、“府衙”、“星野”、“山川”、“乡贤”、“古迹”等比较固定呆板的模式和简单的记述,以致后世在编纂工作中都被禁锢在这一模式之中的做法无法比拟的。

《临汾市志》在占有极其丰富史料的基础上,把笔墨的重头放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上,把农业、科技、交通、工业、能源、邮电、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商业外贸、粮食、旅游、民营经济、财政税务、金融、党团组织、政务管理、经济管理、安全生产、公安司法、军事、教育、卫生、体育、文化、文物都做了详尽的记述。读者手持一部《临汾市志》,临汾市数千年发展进步的文明史也就尽收眼底了。

除此之外,最难能可贵的还有三个方面值得一提。

一是对唐尧文化记述。在历史上唐尧文化只是一种口口相传的文化,史书典籍中也是根据传说记述的。就是在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平阳府志》中也没有明确的记载。《临汾市志》以文物古迹、典籍记载和考古实证为强力支撑,以一整卷的篇幅(第三十六卷——唐尧文化),记述了唐尧文化的来龙去脉,以及尧的功绩及其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从而使唐尧文化以完整而系统的面貌,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在史志典籍之中,使伟大的尧以及灿烂的尧的时代、尧的文化作为华夏文明史祖屹立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源头。

二是对晋文化的记述。同样,晋文化在史志典籍中记载甚少,只是作为一种地方文化进行了粗略的记载。以临汾为中心的晋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称雄北方达600年之久,是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性格的文化,在治世、军事、经商、为文等方面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点在以往的史志中也很少提及。以致现代学人对晋文化知之甚少。很少有人能够说清晋国在春秋时期的政治地位、晋国霸主地位的形成、晋国经济、文化的发展、韩赵魏三国分晋的社会基础,以及晋文化分布区域等问题,有的人把晋国和晋朝混为一谈,有的人把韩赵魏三国和魏蜀吴三国扯不清楚,甚至国内一位相当有名的文化学者在中央电视台文艺节目中用“中国古代存在于山西境内的三个国家”来解释“三晋”,令人啼笑皆非。生活在晋文化中心地带的临汾人有责任把这几个问题说清楚。因此,《临汾市志》同样用了一个整卷的篇幅——第三十七卷晋国文化,进行了明确记载。用大量考古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阐述了晋文化的特点和在历史上的作用。从而使晋文化这一中华文明史上的亮点更加耀眼。

三是民情、风俗与方言。在封建社会,这三种文化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更不会在史志典籍中占有一席之地了。其实民情、风俗与方言是经济社会文化的基础,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水平,也是一种地域经济社会文化的符号和信息。一个人外出到了一个新地方,靠着三言两语人们就知道他是什么地方人。而两个素不相识的临汾人到了一个陌生地方,一张口说话,一个言行举止,立刻就亲热起来。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民情、风俗与方言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只有到了现代社会才把民情、风俗与方言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进行研究和认识的。

《临汾市志》的第三十八卷、三十九卷用了两卷的篇幅对民情、风俗与方言进行了研究记载。使临汾人的日常生活、脾气秉性、精神风貌,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雅之堂。

开阔的视野,深远的思索,《临汾市志》把一幅五彩斑斓,包罗万象的临汾人的生活场景摆在世人面前,成为人们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创造生活,开拓前行的宝贵资料。

 

盛世的挖掘

《临汾市志》在对临汾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全面记述的同时,十分注重在关乎国计民生,社会发展的经济部门、社会管理、政治组织、军事、教育、文化等主要方面的深度挖掘,做到了重点突出,观点明确,详略得当。

第一,突出了重要经济部门。《临汾市志》对于科技、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管理、农业、林牧业、水利、能源、重化工、轻纺、商业外贸、粮食、民营经济、金融、教育、卫生、体育等部门设置了专卷给予重点记述,几乎占到总篇幅的50%。在对每一个经济部门的记述上,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重点挖掘最新的研究成果、建设成就和发展方向。

第二,突出了党团组织。党团组织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各个阶层的意志和利益。因此,《临汾市志》用整整两卷(第二十三卷、第二十四卷)的篇幅详细记载了各个社会团体的构成和作用,

第三,突出了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社会软实力,充分表现着社会的主流,引导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临汾市志》用了四个专卷(第三十四卷、三十五卷、三十六卷、三十七卷)给以详细记载,并重点对最新文化研究成果、最新文化发展方向和建设成就进行了记述。

无论如何,适逢盛世,《临汾市志》正式出版了。她必将作为丰富的文化资源,系统的资治垂鉴,详实的工作资料,在临汾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上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而服务当代,恩泽后世。  苏胜勇

责任编辑:柏东丽

上一篇: 善意的谎言

下一篇: 崔老师,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