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冬,因赴南昌参加第二届中国散文诗歌作家神州行颁奖典礼,路过西安时,特意到著名的“小吃一条街”,品尝“天下第一碗”老孙家羊肉泡馍,感受了西安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下了火车,离到南昌的242次快车还有充裕的时间,我便和妻子乘公共汽车,向市中心的钟楼而去。从钟楼向西100多米,穿过钟楼门洞,就进入北院门街。虽然已是初冬,寒气袭人,但这里却显得人来人往热气腾腾。
一进入“小吃一条街”,我们就被这里独特的景象迷住了:街内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年代久远的数座清真寺展现于眼前,尤其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化觉巷清真大寺及中国三大城隍庙之一的西安城隍庙,独具一格;街道全是青石铺路,早已被悠久的历史打磨得凹凸不平显得沧桑陈旧;就连那耸立的老槐树,也被抹上了一层层皱纹;错落有致的明清建筑,显得古香古色,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仰之感;街道两旁大大小小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吃店铺,散发出浓浓的羊肉香味和烟火气息,尤其是令人垂涎欲滴的老孙家羊肉泡馍,香气逼人!我和妻子选择了一家窗明几净的老孙家羊肉泡馍店,虽然这是个分店,却也人挤人显得满满当当。好不容易找了个座位坐下来,服务员便递上菜单,我自然是要了碗羊肉泡馍,妻子选来选去,要了碗羊肉面。不一会儿,热腾腾的羊肉泡馍就端上来了。
我也许是饿了,也许是急着品尝这道名吃,顾不得细嚼慢咽便狼吞虎咽地吃将起来。现在的馍已不再用手掰,厨师把饼切碎,直接泡到熬好的羊汤里。羊汤鲜嫩鲜嫩的,羊肉软烂软烂的,吃到嘴里特别香。原来,老孙家羊肉泡馍的“十六味”精选调料,出形、出味、出香,独树一帜;“肉、汤、馍”煮成一碗羊肉泡的工艺,十分精巧。
妻子的羊肉面也是香味四溢,我俩互相比着吃起来。我故意逗她说:“不吃老孙家羊肉泡馍,不算到西安!”她还了我一句:“羊肉面比羊肉泡馍差不了哪里去!”我又给了她一句:“差就差在文化上!”妻子不服气地说:“羊肉泡馍有啥文化,不就是个小吃嘛!”这时,一个服务员走过来对妻子说:“阿姨,俺们老孙家羊肉泡馍可不是一般的小吃,它还有段悠久的历史呢!”原来,老孙家羊肉泡馍是在公元前11世纪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上“牛羊羹”这一绝味,武帝为其封官,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近代以来,牛羊肉泡馍更是成为驰名中外的西安饮食文化的代表,曾获得国家“金鼎奖”、“中华名小吃”、“国际名小吃”等荣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起我个人吃老孙家羊肉泡馍的经历,如今已经是第三次了。最早的一次是整整二十年前,我远赴云南采写红塔山、红河烟时,路过西安,我多年未见的也是初恋的老同学伶儿,请我吃老孙家羊肉泡馍。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品尝,再加上是特殊的人来请,我就吃的特别有味道,特别有感情!第二次是在十几年前,我和我们村的几名村干部去西安出差,远房侄子玉宝恰巧是伶儿的姑父,贵客上门,伶儿的父亲请我们吃老孙家羊肉泡馍。那是个夏天,来到一家店铺,却碰到停电,热腾腾的羊肉泡馍加上火辣辣的天气,直吃得我们汗流浃背热火朝天!我一边有滋有味地品尝着老孙家羊肉泡馍,一边回忆着前两次的情景,我的眼前仿佛涌现着那个有关老孙家羊肉泡馍的美丽传说: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前受困于长安,终日过着忍饥挨饿的日子。一日来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铺,掌柜的见他可怜,遂让其把自带的干馍掰碎,然后给他浇了一勺滚热的肉汤放在火上煮透。赵匡胤狼吞虎咽吃过后,感到它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一日,路过长安,仍不忘当年在这里吃过的牛羊肉煮,同文武大臣专门找到这家饭铺吃了牛羊肉泡馍,仍感鲜美无比,就重赏了店铺掌柜。皇上吃羊肉泡馍的故事一经传开,羊肉泡馍从此成了长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惟羊羹”的赞美诗句!西安老孙家羊肉泡馍独具特色,被食客誉为“天下第一碗”。我有幸三品老孙家羊肉泡馍,实在是口福非浅啊!
作者:夏全发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