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农村里,棉柴垛好像不多了,即使有,也没有过去那样高,那样大。一个是种棉花的少了。二是棉柴经过处理有了其他的用途。我经常回忆家家都有棉柴垛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是快乐的,处处弥漫着生活的味道。
现在,如果对年轻人说起棉柴垛这三个字,他们或许一句不知道就完事,好奇的或许会到百度上查一下。可以说,这三个字已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不过,在我的心里却是很清晰,有着很深的烙印。
棉柴垛一般是放在院子里的一个角落里。如果院子在村边上,院子外面有空地,就会将棉柴垛放到外面一个平坦的地方,地势不能低洼,以免有水的时候,将棉柴糟了。要知道,棉柴是冬天全家人取暖做饭的主要材料。没有了棉柴,这一切都将成为泡影。
棉柴垛的样式虽然差不多,那也有差距。有的垛得很圆,而有的则是犹如一块饼子矗在哪里,让人看了也不舒服。关键的一点,棉柴垛要结实,否则的话,被冬天的北风一吹,就会倾斜。垛的既结实又好看的棉柴垛,总会引来赞许的目光。为了结实与安全,垛的时候,不管怎么费劲,总会上去一个人踩一踩。
做饭时,母亲总是先到棉柴垛前,从边上一棵一棵地往外拽,放在一起,有时费很大的劲才会拽出来,要知道,垛的时候怕垛不好,被风吹走了,用的时候,这么费劲,又希望松一点。不过,有时拽不出来就再换一棵,就拽出来了,因被压的程度不同。有时,母亲会对我说,你去抱点棉柴回来。我本不想去,但不得不去。我抓住一棵棉柴,往外拽,手感觉勒得疼,好不容易拽出来一些,抱的时候,还要找准位置,否则的话,不仅扎手,还会扎到其他的地方,好像是等待着无孔不入。我总是躲避着做这样的活。
随着冬天的来临,棉柴垛也渐渐地变小。我知道,为我们提供了美味食物的同时,也为了我们提供了温暖的空间。一开始,谁家的棉柴垛高而大,谁家的主人心里就踏实,因为冬天不用挨冻了。
其实,人们的生活要求不高,只要吃好,住好,也就心满意足了。小小的棉柴垛让人心里踏实,不仅给人带来希望,也给人带来无尽的快乐。 孙志昌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