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读李关良《仲秋长吟》

天长地久同窗情

2015-03-28 10:32:50 来源:临汾新闻网

    退休前我供职矿山,闲暇时犹喜读报。有许多次发现署名“李关良”的文章不时出现在几家省、地报纸上。细细研读颇为同窗文稿的发表而欢欣鼓舞、生出些许自豪来。当年在学校与我同班就学的他仿佛一瞬间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时的李关良高挑的个头,四方白皙的脸庞。当时座位按身高排队,我是四号,他是十九号,坐着一条对角线。我俩都爱音乐,相同话语也多。自然引人注目。在同学眼中的他颇有一副秀才的风范。然而更让大家刮目相看的是他的文笔和写作能力。每当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读着他写的“贴堂”作文时,同学们都会投以赞许的目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身上经常装着一个记满各种美文和词汇的小本子。勤于读书,勤于笔记,勤于写作,给他架起了通往文学殿堂的梯子。正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给他派上了大用场。

    1968年3月,李关良毕业回乡后经村里推荐当上了民办教师。虽然当时每月只有五十大毛的工资,他也乐在其中,一丝不苟,在教学育人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其间也有几次升迁的机会,但都被他婉言拒绝了,在外人看来不可理喻且迂腐的秀才气,却彰显了他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无怨无悔、情有独钟的择业理念和执著。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放不下自己选择的这份职业,丢不下生我养我的这一方热土。1975年经过“八年抗战”,他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民办教师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先后转正提干、纳新入党,从代教到任职中学校长,荣获了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的荣誉称号。路漫漫其修远兮,李君上下而求索。在他任职张礼中学和赵曲中学校长期间,各项工作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1989年至1991年两年期间国家教委先后两次到张礼中学视察,团中央也于1991年5月莅临张礼中学指导“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这样的殊荣就是在全省同类学校中也是很罕见的。这是对他献身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工作的最好褒奖,从中也可窥见李关良同学数十年的奋斗历程之一斑。

    如今他已是桃李满天下,文坛有其名,著书立说,在业界可谓屈指可数的一方名人了,但他依然保留着当年那种谈笑风生、平易近人的优雅风度。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他笔耕不辍,先后在各大报刊上发表各类作品六百多篇,继而成为省作协会员,省中语研究会会员。

    2012,年他又出版了文学作品选集《仲秋长吟》。捧书在手,沉甸甸的书本弥散着沁人肺腑的馨香,诠释着他数十年奋斗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足迹。出于对老同学的敬仰之情,我近几日细细拜读、默默回味,犹如手捧一杯刚沏好的上等好茶,先闻后品,屏气凝神,又舍不得一饮而尽。连续数日,细心领会作者写作的背景和意图;静心品味作者文章中积淀的写作功力;用心感受作者纯朴扎实的人格魅力,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洋洋近百万字的鸿篇巨作《仲秋长吟》,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处处释放着时代正能量。倾注了作者大量的情感和心血。

    作者淳朴的文风,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用他的笔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鲜活欲出的身边既平凡,又处处闪耀着人性光华的大小人物。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在这方热土地上乃至全国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时代进程中的社会百态和人文世象。一篇篇文章犹如一幅幅优美的历史画卷。读来使人留连忘返,时而思索、醒悟,进而迸发出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梦想。所选题材不论写人物、叙事件,力求鲜明生动。走进他的作品,从平民百姓,到省县领导,每个人物无不细心刻画、匠心独运,对事件的描述既深入浅出,又不脱泥带水;既选材自如、信手拈来,又能做到画龙点睛、吹沙见金,凸现他的文学造诣功力之深。就好比一个好的裁缝,无论什么布料只要一经他手就会精心裁剪出一件又一件得体、传神、唯美的漂亮服装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美就在我们的身边,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用心揣摸人人都会发现的。

    在这部文选中有篇文章文题是《身后唯留兰桂香》。回忆了他与已故副省长王文学同志生前来往的一些动人往事。叙说了他与这位副省长文革期间蒙冤相识、平反复职时交流相融,调省赴任后心灵相通。这些细小情节读时让人倍感亲切。一个为民、爱民,乐与人同的高级领导光辉形象跃然纸上。他胸怀人民、心系群众的高风亮节,正是眼下人民群众热切盼望、向往的党风政风廉洁的公仆楷模。

    前些天,我从广场散步归来得知关良同学在家休息,我便去他家小坐,出于职业喜好,他建议我写点东西。我不禁哑然失笑,因我退休前在煤矿工作,用他的话说我是“工人阶级”。我揶揄:我这个挖煤驮炭的岂敢在你这个大文豪面前班门弄斧。谁知他较起真来,给我说了一大通道理。我哪里说得过他,几个回合败下阵来,只好硬着头皮应承了。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经过数日的苦思冥想,索性拿他这本力作为题,借同窗情谊说事,出于对这本《仲秋长吟》选集的钟爱,写下上述文字,权当作为和李君同窗当年课堂上作文时写的一篇读后。

    作者:张源涛


责任编辑:巩鹏

上一篇: 春日私语

下一篇: 春湖 赏月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