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经典都是彰显人生的真相,我们能把这些道理融在自己的心田里,待人就平和、慈悲了。这是“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我们老祖宗就是从“父子有亲”来教导孩子。为什么几千年来这么多人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道德学问都很有成就呢?因为老祖宗的教育是顺着天性的教育,人只要接触就能接受。曾经有学员讲:奇怪,传统文化五天的课程,有一些人是很傲慢地抬着头进来的,怎么五天以后是鞠着躬走出去的?”他们很惊讶,想这里面是不是专门给人家洗脑。其实他们误会了,老祖宗通达人性,知道人本有的孝心、善心,很自然地就能把它唤醒,所谓“百善孝为先”,孝心开了,百善皆开。而且孩子一出生就是看见父母,接触最多的也是父母,让这个“父子有亲”的天性终生保持,这是我们推展传统文化的第一个目标。大家想像一下,一个六十几岁的人看到他八十几岁的父母,然后叫爸妈的那个表情、神态,跟三岁的孩子跑过去抱他爸爸妈妈一样。这个人幸不幸福?再去想一想那个老莱子,七十多岁在那里逗他父母开心。那是天性,一生都保持,心里面一点习染都没有,一点怨气都没有,一点情绪都没有,纯是一种天性的流露。一个人心里面还有父母的不是,他即使再有钱、再有地位,也已经跟幸福、快乐绝缘了。
一些青少年忤逆不孝,一些成人看了很生气:这些孩子怎么可以这样对父母?”没错,他做的是不对的行为,可是这个孩子也曾经在一两岁的时候,父母愈打他,他愈往父母的怀里钻,这是他的天性。这个天性为什么十几年之后变得忤逆,谁教他的?没给他好的教育!而一个人从天性变得忤逆,请问他的心要扭曲多少次?他也很可怜。
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连父母都恨的时候,这个人是苦得不能再苦了。你不能跟他对立、不能责怪他,你感觉到他的苦,可能一句话就把他那个坚硬的心给化开了。慢慢地用孝道引导他,让他把那些错误的思想放下来,这个是教育的功能。然后再把这一份天性的亲爱,延伸到对兄弟姐妹、对自己的家族,再对邻里乡党、对社会大众,以至于对不同种族、宗教。大家注意,中华民族很可贵,不同的宗教到了我们这一片神州大地,都很融洽,甚至于还给它们发扬光大。佛教是印度发源的,结果到了我们这一片土地还更加地璀璨、更加的兴盛。包括回教到了我们这片土地,经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特别温和。后来又通过郑和传到东南亚,所以爪哇岛那是郑和传过去的回教,很好!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很可贵,兼容并蓄,然后成就每一个种族、每一个宗教。现在中国是五十六个民族融在一起,我们这个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 蔡礼旭 主讲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