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清明情思

2015-04-04 11:51: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李清照在《武陵春》里写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首词里的意境与我几日前回到农村老家的感觉太吻合了,那种感觉太深刻了。

    多少次,我都曾想踏进生我养我的农家小院里。但自从奶奶去世后,我再也没有回过,怕睹物思情,忍不住落泪。这次回去,果然如此。

    院子已经不像小时候的样子了。我们的院子高高地矗立在那里,周围曾经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田地。而今,周围是鳞次栉比的房屋,然而就是缺了我最最亲爱的奶奶。当走近院子的那个小巷里,就想起了大大的院子只有奶奶一个人,她常常反锁着简陋的铁栅栏门。每每放寒暑假从城里回去,在大门外远远地就大声地喊着“奶奶,开门,我们回来了。”奶奶就高兴地高声答应着:“哦,等着,我给你们开门去。”而今,路依在,院依在,只是人不在。我就是喊上千遍万遍,可又有谁来答应呢。想到这里,泪水溢满眼眶。

    随着走进院子的脚步越来越近,思绪和心情也越来越沉重。一进院子,看到奶奶曾经紧锁的每个大门都已经没有,徒剩下空落落的门框和窗框。东边窑里的窗户好像是着过火,一副烧焦过的样子。

    走进东边窑里,看到墙上贴的还是1986年的年画。曾经那么熟悉的炕、那么熟悉的炉子、那么熟悉的水泥箱子、那么熟悉的炭窑、那么熟悉的墙壁上贴的泛黄了的旧报纸……我竟无语凝噎。一切都那么依旧,儿时与奶奶在一起生活的情景历历在目,一幕幕场景闪现在了眼前……我真的是一忍再忍,却还是忍不住,思念的泪水倾泻而下……哎,院依旧,窑依旧,炕依旧,炉依旧……就是奶奶,我亲爱的奶奶不能依旧啊。

    真的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小小的窑洞又怎能载动我思念奶奶的无限深情呢?尤其看到奶奶曾经用过的一副拐杖,我定神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好像要在上面摸出奶奶的气息。奶奶,您活着的时候,能锁的地方都上了锁,您总是说要给我们看门。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您锁的不过就是麦子、玉米棒子、铺盖和罐头瓶子、塑料袋子……现在,那些您曾经紧锁的房门、柜门都敞开着。您走了,谁给我们看门?您走了,谁能让那么有生机的院子再有气息?您走了,我们的窗户玻璃也不知是破了还是被人拿走?您走了,院子里两棵高大繁茂的柳树没有了,枝叶繁茂的桐树没有了,果实累累的梨树没有了,每到果子成熟的时候睡在地下就能勾着桃子的桃树也没有了……映入我们眼帘的随处都是破败的景象。没有了房门的门框和没有玻璃的窗框支撑着偌大的窑洞,那支撑是那么地执著、那么地困苦、那么地无耐,我好像看到的是风烛残年的奶奶在用苍老的胳膊和坚强的双腿支撑着我们这个不断兴旺、蒸蒸日上的家庭,那种坚强令思念奶奶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断滑落在脸庞、滴在胸前……亲爱的奶奶,我太思念您了。您走了已经十五年,正如苏东坡在《江城子》里所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此刻站在咱家的院子里,举目望去,一派萧条,我又何尝不是真的有“无处话凄凉”的感觉呢?一晃,十五年过去了,但亲情并不会随着您的离去而淡漠,我们的祖孙亲情不会随着您的离去而失散,这种亲情无论何时何地何人都不能改变,亲情是割不断的……临走时,看到那个曾经住了十几年的窑洞,环顾四周,难以割舍。不舍的是与奶奶在一起生活的情形,不舍的是思念奶奶的深情啊……风很大,离开的脚步却没有因为寒冷的天气而加快!那时我真的就想坐在院子里好好地回忆过去,回忆奶奶,感受与奶奶在一起的亲情,任思念的泪水肆意地流淌……记忆里,与奶奶生活的日子刻骨铭心。8岁时,爸妈和哥哥进了县城,我和5岁的弟弟随着奶奶生活在村里。那时生活艰苦,没有电灯都是小事,最难熬的是我们去井里挑水。祖孙三个,老的老,小的小,吃水就是个大问题,在奶奶的心里就是大事。我们挑水唯一的井要经过一个很陡的坡儿,下的时候还好,挑着一担空铁桶还不觉得太难,但是一桶一桶地把水提上来,再担回去,真不容易。所以,奶奶总是说要“细水长流”。遇到雨雪天,吃水问题更是难上加难了。奶奶常常往缸里接雨水,再澄清。至今,童年吃雨水的记忆都很清晰。过去我们祖孙的艰难吃水,养成了节约用水的习惯。现在时代发展了,自来水能直接流到锅里,可是奶奶却不在了,我坚强辛苦的奶奶啊,真恨时光不能倒流,如果时光能够逆转,那该多好啊……奶奶,坚强又坚韧的奶奶,爷爷走得早,您年纪轻轻就用孱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庭,与我的爸爸姑姑艰难度日。太原国民师范毕业的爷爷常常讲“只有学好文化才能有出息”。所以,您无论给人当保姆、给人浆洗衣服都要供爸爸读书。无论走到哪里,都保存着爸爸小时候的书本和一本本用麻纸写的日记。

    孟伟哉在爸爸著的《真情岁月》一书序言里写着“这些日记的内容令我感到十分珍贵和亲切,如果天下的母亲都能做到这样,那会有利于多少孩子的成长,那会是一份何等珍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知识改变命运,我们家正是因为您的勤苦才有了爸爸的出息,正是因为爸爸超常的工作,妈妈默默地付出,我们家才一步一步从农村走到县城,从县城走到市里。才有了现在的幸福日子。如今,您最疼爱的小孙子在太原工作成家,您的重孙女几天前刚刚接到考上研究生的通知。我们铭记着您的教导“不管男娃女娃,都要学好文化”。只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清明节,在另外一层含义上来说,也是感恩节!愿天下的儿女都孝顺老人!央视公益广告说得好,陪伴也是一种孝顺!陪伴老人,他们无比幸福,我们亦然!

    作者:卫红丽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