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山怀抱的故乡,山泉飞瀑,大小河溪不绝。架设在小溪中的木板桥成了山乡一道古朴的风景。每当夜阑人静,灯下漫笔,思绪飞扬,我总会常常想起木板桥,想起唐代诗人温庭筠笔下的两句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心儿又飞到了那木板桥的山山水水中。
叠嶂的山峦环抱一个个村庄,尤显得幽静和沉寂了。
而冬季的山村更多的是苍凉的悲凄,枯黄的山野以及河畔边那些被霜浸染得透红的乌桕树树叶,却仿佛是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面对凛冽的朔朔寒风笑傲沧海桑田。
木板桥,即用木板拼凑搭建而成的小桥,架在清溪之上,桥下溪水欢唱,人行其上,晃晃悠悠,一道多么富有诗意的乡村风景。后来读书工作离开了故乡,但故乡河边的木板桥仍时时迷恋着我,木板桥成了我生命中无法割舍的牵挂。
六叔是搭木板桥的大拿,他做事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凿眼、锯榫头、锁木拴样样都要他亲自过问才放心。也有人对六叔做事太过认真表示反感,六叔不以为然,道:“劳神才牢靠”。
木板桥搭好以后,成拱形横卧在河上,用铁索分两段串联在一起,锁在两岸的石柱上,我们迫不及待走在木板桥上,虽说晃晃悠悠的,但却很踏实、牢靠。村民们走在木板桥上,对六叔的手艺交口称赞。平日,六叔还当起义务护桥员。
站在桥面上查看支撑的桥柱,用锤子敲敲松动的木栓、榫头。看到有小孩在桥下用铁索荡秋千,平时亲善的六叔也会严厉地呵斥着叫我们离开。母亲说,木板桥是六叔的崽儿呢!要是在冬日,桥上结满了厚厚的重霜,六叔就早早地起床,抓起桥边上一些稻草铺洒在木板桥桥面上,是防止行人脚下打滑。暖阳出来的时候,木板桥上的重霜才慢慢化去,桥面上濡湿了一片。这时,村庄上炊烟升腾了起来,和山中薄薄的晨雾,在大山深处弥漫开来。鸡鸣狗叫,孩童追逐喊叫声充斥山野,顿时有了生气和活力。水是板桥灵动的眼睛,流动的血液。两岸散落座座村庄,纯朴人家临水而居,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木桥横溪,孩童嬉闹,倒映如画。
时隔多年,回到故乡,木板桥退却了历史的舞台,而那锁木板桥的石柱却依然矗立在河岸边,石眼被勒得痕迹斑斑的样子,一种沧桑凝重的视觉扑面而来。抚着石柱上,观望日夜流淌的河水,故乡的风景依旧清秀动人,永远留驻在每一个游子的心坎间。
作者:江初昕
责任编辑:巩鹏
上一篇: 科学种玉米 又获大丰收
下一篇: 歌唱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