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三代人的春运

2020-01-25 09:46:4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三代人的春运

余平

  父亲老家在武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在广州的一家机械厂工作。老话讲“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年父亲都要回老家过春节。五十年代的春运,旅客坐的是蒸汽机车牵引的绿皮车,自然是没有空调,也没有软座。由于车速慢,到站停靠次数多,从广州到武汉要二十多个小时,远没有今天的高铁快捷。

  那时客流比较少,车内还显得宽敞,两排座椅之间还有小茶几供旅客放东西,素昧平生的旅客同坐一列火车也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父亲说那时在春运火车上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从前我哪儿敢这样想呀”“今年又比去年强”“回了家就给孩子们发水果糖”。当时列车上的列车员会拎着开水壶为乘客倒水沏茶,车上还有报纸杂志看,有时候列车员还会为大家表演节目,比如唱红歌、演快板、吹口琴,让漫长的旅途充满了欢声笑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在上海打工,那时的春运已经渐显规模。火车还是绿皮车,每到一个小站都会停,还常常晚点。由于那时的交通网不发达,车次较少,火车票很紧张。车厢里异常拥挤,过道上满是人,行李也被见缝插针地乱放。我最怕的是上洗手间,这几乎是春运最困难的事情,因为从座位挤到洗手间,即使是短短十几米的距离也无异于一场“长征”,所以整个旅途我只能尽量少喝水。

  现如今,女儿在外地工作,她每年依然回家过年。现在的铁路运能大大提高,车速快,车次多,购票方式多样化,乘车环境、软硬件设施等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春运艰难挤绿皮车的体验,也远离她们这一代人了。女儿这几年都是乘坐高铁、动车回家过年,高铁车厢宽敞,温度适中,乘坐舒适,头顶还安装了阅读灯方便旅客阅读。车厢内还有音乐播放设备,旅客只要把耳机插进插口即可自由选择列车为旅客准备的各种音乐,放松身心、消除旅途疲惫。女儿开心地说:“现在春运回家是件轻松惬意的事,行李快递回家,我只用背着个小包上高铁,拿出平板电脑看两三部喜欢的电影,再一抬头,哇,到家了!”

  几十年来春运的变化,见证了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一年,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愿祖国越来越富强!


     

责任编辑: 吉政

上一篇: 【散文】浓浓的年味

 

下一篇: 【诗歌】贺新春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