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书院
郑中午
《才子书院》 因“才子圪垯”而得名。为弘扬传承“才子圪垯”的悠久历史文化而修建。循高岭凹古村落老宅文脉风水而定格。邀请德高望重、驰名业内的古建大师王希胜先生仿徽派、明清风格而设计。
书院,背依云台,面临卾水。青龙“才子”,白虎“佳人”(与才子圪垯遥相呼应的山丘)。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收山纳水,生机昂然。如入“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的仙境之中。是一处可供“仁者”、“智者”同行同乐,共读共勉的风水宝地。更是适合少年儿童,青年学生体验农耕文化,弘扬国学传统,开创现代文明,挖掘聪明才智的研学基地。书院,根据老宅层次地貌,错落而建。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分而不隔,疏密串联。五座庭院名曰《端养》《耕读》《琴书》《尚德》《凝瑞》。
一、《才子书院》的格局
书院,是带有中国传统的读书、讲学、授经的场所,官办、私营并存。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延而于今。书院应地而宜,功能不同,大小各异。大者诸如《岳麓书院》《康成草堂》;小者皆若《鄂水书院》《北府私塾》。大者,培养国之栋梁,兴邦强国;小者,教化启蒙,爱家爱国。《才子书院》的产生概基于鄂邑郑氏传统之族风,家国“研学”之需要。
当你步入《才子书院》的大门,有一条“三门九曲”,蜿蜓而来的迎宾步道。左手边的蓠巴墙犹如欲飞之龙逶迤游荡,伸向前方……右手旁的仿古庭院,粉墙黛瓦,清秀典雅,接踵而至……在信步徐行之中走进第一个草木搭制,极为简陋的“过道门”,门匾是由女儿郑相君题的《大同》。所谓“大同”者,“大道合同”也。亦是古往今来天下百姓向往中的一种“天下为公”、“同此凉热”理想意境,是对完美生活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二个“过道门”的匾额“景行”是孙子郑博元题(小学生)。“景行”岀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郑康成注:“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犹景仰,“光明正大,高尚德行”。
第三个“过道门”的匾额“东蓠”是外孙吴文瀚题书(初中学生)。“东萬”者,“种菊之地”也。岀自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当你走进“大同”,穿过“景行”,迈岀“东蓠”三道柴扉,蓦然回首,颇有换了人间的视觉。蓠下采菊,抬头见山。怡然自得,超凡脱俗。物我两忘,各得其所。山静云闲,心旷神怡。你会不经意地驻足,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生机勃勃;你会不自主地神凝,顿时悟透人的生命与大自然统一和谐,回归自然的“天地人道”;你会怦然心动地呼唤,纵情地放声高歌。
书院之内的五座院落,平面布局,大同小异。情调风格,得体相谊。院落名称,首尾互应。整体关联,因果必然。
一号院《端养》,缘于“端蒙养,重家教”的中国古代精典家训之启迪。传承郑氏家族文化优良传统,意在教育子弟从小抓起修身养性,知理明志。
二号院《耕读》,源于中华民族“农业生产实践”之智慧。故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喻世名言。形成了“自力更生,衣食无忧”立身之本的朴素理念。
三号院《琴书》,即“琴棋书画”,传统文化中的“四艺”。标志着个人的文化基本要素、文化素养及朴素的“书香门第”标识。
四号院《尚德》,即“崇尚道德”。教育子女“百行德为首”,严于律己,养性修身。以“厚德载物”、“明德惟馨”激励后人成为德才兼备,优秀人才。
五号院《凝瑞》,即“凝聚瑞气”,“聚集吉祥”。寓意必聚纳天地正气之祥瑞,弘扬传统文化之精神。承前启后,如意呈祥。
简而言之,赋予五院之名可一挥而就,传承人生之道乃诚非易事。荀子《劝学》“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因此古今以来我们的家国就有了“教育为本,家囯崇尚。始起孩童,贯学终生。诗书传播,家国兴隆。”的优良传统。当今之世,重在弘扬,光而大之。
二、《才子书院》的风情
庭院建筑、正房、厢房、厨房主次分明。廊院连接,避雨遮风。朴实不华,雍容大方。布局合理,大小适中。功能具备,实用方便。院中有院,院外有园。草棚柴扉,石案木橙。古色古香,涤尽尘俗。人性弥漫,惬意舒畅。
每座院的绿化景物,谐和相谊。清纯淡雅,赏心悦目。诸如墙角的洗手池,虽为石盆,形体各异。物器虽小,不舍考究。又如美化环境,必采集适合北方栽植的树木花草:“荣华树”、“北方竹”、“大叶女贞”、“日本樱花”、“百日红”……。小菜园的原生态“西红柿”、“茄子”、“红辣椒”常常引逗客人垂诞三尺,如痴如醉。院内院外,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移步易景,文韵无穷。人在画中,天人合一。
通往每座宅院,必经小小的曲折过道或爬满葡萄、葫芦、丝瓜的花架,增加空间变化,感受曲径通幽处的诗情画意。当你推开富有历史感的每扇大门,时代信息会让你顿生久别的乡愁,浓郁的情感。走进俗称“如意门”,你会立刻感到一种神清气爽,心情愉悦,淡定静怡的舒畅。你会为身居“坎宅巽门”的福地随遇而安。
走进书画室、书屋、卧室、厨房、洗手间所看到的各种陈设布置,不尽相同,井然有序。尤其那些“弯曲中见端正,朴素中显大气”,彰显时代特征的古旧家什,明清几案,八仙桌,太师椅,琴架,鼓橙,面条柜,博古架,坑桌,卷几,食盒,茶具等等生活适用小小摆件……及配制的现代家具元素,与时俱进,相得益彰。各得其所,得体适用。文化艺术尽在其中,品象磊落百看不厌。室内畅亮,明窗净几。坐可见山,卧可听蝉。当午可浴阳光,子夜能望星斗。置身天地之间,融入自然之中,滤尽喧嚣,心轻如水。
《才子书院》将借“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的这块宝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欢迎有缘之士,神州学子共享福祉,研学励志,德操成人,为国贡献。
校对 张晶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