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家乡在隰县

2021-09-11 09:18: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的家乡在隰县

石书民

  我爷爷是河北邯郸人,据家谱记载,我的祖先石氏亲族在明朝年间由洪洞大槐树迁移至河北邯郸,一晃多年,山西成了心中永远的故乡。爷爷10岁那年,跟随老爷爷回到山西,向着大槐树方向,徒步数月,追寻心中的梦想,最后在隰县定居。

  我奶奶是河南内黄人,那年内黄发大水,灾情严重,奶奶跟着父母逃难来到山西。奶奶和爷爷在战乱年间结婚,山西山多,地道多,极易避难。1946年隰县解放,老百姓的生活才有了安宁之日。

  我的姥爷是山东聊城人,7岁时跟着他父亲来到山西。姥爷叫郭学勤,一生中不断刻苦学习医术,勤劳为民治病,在老百姓心中,姥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先生”。 姥姥是隰县人,她是最善良、最贤惠、最勤劳的好姑娘。和姥爷结婚后,支持姥爷学医,是中国典型的贤妻良母。

  母亲和父亲均经历了隰县解放的历史性时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认真听父亲和母亲讲述他们当时的处境。父亲说,解放隰县那天,奶奶让父亲在古城沟担着两捆干草到县城卖,路上,遇见国民党布置的一道道地雷绳子,父亲担着干草,跨过地雷绳,来到城北爷爷置买的豆腐坊,爷爷在豆腐坊惊奇地看到父亲担着干草来了,便大声说:“胡闹!城门都封了,还卖什么干草。”豆腐坊有许多刚蒸出的馒头,爷爷告诉父亲,这是守城部队吃的,还悄悄给父亲塞了两个馒头,让父亲赶快回家。那天晚上,解放军攻破城门,天太冷,爷爷让解放军将两捆干草点燃取暖用了。母亲说,解放隰县那年她13岁,跟着大人们躲到山洞里不敢出来,一直等到没有枪声后,才陆续回到村里。

  我出生在1960年,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幸福生活的写照。改革开放后,隰县快速发展。尤其是这几年,隰县县城内建起电梯高层楼房46座、无电梯普通楼房164座。县城大街小巷到处是私家车,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交通路网更是日益发达:霍永高速已投入使用,隰吉高速建设如火如荼;瓦日铁路货车已经投入使用。作为隰县人,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我相信,隰县的明天一定会更好,更多的人会沐浴在快速发展的阳光下!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