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致敬!我的父辈

2022-01-15 15:59: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致敬!我的父辈

刘玉江

  前段时间,和妻子观看历史题材影片《长津湖》后,血与火的画面让我数次泪流满面。妻子说,咱爸当时在朝鲜一定也是这样。一句话,勾起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回忆。

  父亲名讳刘耀宗,1926年3月13日出生,今晋城市沁水县端氏镇寨上村人。我的祖父、祖母在父亲年幼之时相继过世,父亲便跟随其长兄生活。父亲的长兄当时在与沁水县相邻的翼城县隆化镇隆化村与人合伙开了个车马店维持生计。父亲不到15岁便跟着镇上的人拉着一头小毛驴到30里以外的煤矿往隆化村驮煤。听父亲讲,那时他年龄小,成年人赶牲口在前边走,他牵着一头小毛驴驮着煤在后边紧跟着跑。当时日本人已经侵占翼城,驮煤经常得走夜路。有时饥困交加,实在难熬。夜里,父亲时常一手拽着毛驴缰绳一手扶着毛驴驮着的煤篓边走边打盹,深一脚浅一脚,脑袋和脸颊时不时地与驴背上的煤篓碰蹭,好多次脸和头都划出了血印子、手一碰就钻心地疼。

  1942年11月,16岁的父亲投奔抗日队伍,加入了陈赓率领的太岳纵队。跟着部队一路南下,父亲先后参加了邯郸战役、鲁西南战役、张家店战役、挺进大别山系列战役和淮海战役。1949年4至5月,参加渡江战役。6月参加川黔作战。11月先后参加重庆战役、双流县澎镇火烧桥战役。

  1951年3月,父亲所在的第11军32师编入16军参加抗美援朝。这年父亲25岁,已是第95团三营副教导员。部队从四川调到河北廊坊一带进行训练和改编。1952年年初的一个晚上乘“闷罐子”火车到丹东,过鸭绿江到达朝鲜中部。三营的主要任务是为防止敌人从西海岸登陆而构筑防御工事。

  1953年6月初,父亲所在的三营奉命到三八线中线第一线的阵地上进行防守。三营的八连负责防守正前方的晓星山阵地;六连、七连负责左边阵地的防守(右边由第23军负责防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管白天黑夜对我方阵地轮番进行轰炸和扫射。天黑后,战士们就冒着敌人的炮火抢修工事。敌人不断轰炸,战士们就反复抢修。在潮湿、阴冷的坑道里,在炮火轰鸣的前沿阵地,父亲所在的部队坚守了整整47天,胜利完成阵地防守任务。

  1953年6月底,父亲所在部队向南开拔,在前往三八线前沿阵地途中遭敌轰炸,父亲腰部、臀部多处重伤,被转往后方医院,随即回国。伤愈后父亲没有找部队安排工作。先是在隆化村务农,后在翼城县隆化供销社、隆化食品站参加工作,当了几十年收购家禽和生猪的技术员,直至1981年退休。2002年12月29日病逝,享年77岁。

  父亲生前一直过着非常节俭的日子。我母亲在世时曾经在我和我二哥面前埋怨过父亲,她觉得我父亲去朝鲜打过仗、受过伤,现在家里的日子不好过,找找政府肯定能得到帮助。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给父亲,父亲当即就回了一句“全国从朝鲜打仗回来的有那么多人,政府更不容易!”母亲一时无语。她因仰慕和崇拜军人嫁给了父亲,父亲送给她一支钢笔就定了亲。

  父亲去世时,我和二哥整理父亲遗物,发现一本书中夹藏着父亲的两样东西,一个是用一张身份证大小的细麻纸印制的“十一军营以上党员干部大会入场证”。另一张是折叠五次后有身份证大小的纸质“立功证”,边角已有残缺。这两样东西父亲生前从未向人提起,也并未让我们这些子女的看过,但是,我敢肯定,这两页小纸在他老人家的心里的分量一定很重很重,因为它不仅记载了他的战斗岁月,也承载着他的军人荣光。但是,他掩藏了它。对于父亲的举动,放在以前,我可能会有疑惑,但是现在我觉得很好理解。我想,在父亲看来,这一举动既是他自力更生战胜生活和工作困难的决心,又是他对并肩作战却再没能回来的战友们最好的纪念和尊重。

  父亲生前常说,与那些牺牲了的战友相比,现在有家、有孩子,能安居乐业地活着,这就是最最幸福的事了。我想,这可能就是只有经历过九死一生的军人们才会有的一种独特的幸福观和价值观吧!

  想到这些,我禁不住再次热泪盈眶。我向父亲致敬!向和父亲一样的那些对党无限忠诚、对祖国无比赤诚、誓死保家卫国的战士们致敬!

     

责任编辑:姚建

上一篇: 【诗歌】元旦

 

下一篇: 【散文】信仰的力量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