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接受党的考验
□ 王友明
1972年9月20日,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这天,我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实现了我入党的人生愿望。那一刻,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暗下决心:“一定听党的话,牢记党的宗旨,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1970年12月25日,我参军入伍后不久,就积极写了“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表明了迫切要求入党的愿望。在一篇题为《争取思想入党》的日记中,我这样写道:“我有一个入党的迫切愿望,怎样实现这个愿望呢?要入党,就要用党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争取思想入党创造条件,决不能带着满身的缺点加入党组织。我不急于从组织上入党,要争取先从思想上入党。”
1972年7月1日,是党的51岁生日。我在日记中表示决心:“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党指向哪里,就坚决冲向哪里。对革命工作,要干一行,爱一行。只有革命工作挑选我的道理,没有自己挑选革命工作的任何理由。党叫干啥,就干好啥,一生交给党安排。这是我的决心,要把决心变为具体行动。”没过几天,排长张珍便找我谈话,直截了当地问我:“友明,部队首长决定让你去做管理稻田的工作,你同意吗?”我斩钉截铁地说:“坚决服从命令,保证完成任务!”我知道,接受党组织考验的时刻到了。于是,我打起背包,只身来到远离营房的稻田农场。
稻田农场的面积24亩,位于临汾市汾河西岸。稻田农场里,没有住宿的地方,我被安排在一位老乡家里居住。那座院子南北较长,三面有房,是清一色的土坯房。5间北房里,住着排行老二的老两口,老头儿中等身材,举止安详,老太太身材瘦小,很是善于言谈;3间西房里,住着排行老大的老伴儿,老人慈眉善目、和蔼可亲;3间东房,进门是一间客厅,北边里间,住着老大的儿媳妇,30多岁,丰满健壮,不爱说话,老实本分,丈夫在外当兵,没有儿女。南边里间,便是我的领地了。为发扬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良传统,不论晚上休息得好不好,天一亮,我就爬起来,先打扫院子,后到村南头的老水井去挑水。西房的水缸较小,3担水就满了缸;北房的水缸特别大,能够装10来担水,每次我都会把水缸灌满。老太太总是关切地说:“少挑一担吧,别累着了。”我边说着谢谢,边继续担水。担完水,赶紧洗漱,吃完早餐,我就到稻田工作。
看守稻田,的确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白天,我独自一人,在稻田里施肥、浇水、拔草,中午不回去,吃点自带的干粮,喝点白开水。稻田里的水被太阳晒得滚烫,那种下蒸上烤的闷热,简直令人窒息。夜晚,我就住在那间土坯房子里。当时,村里还没有通电,炎热的夜晚,一丝风也没有,似乎连空气都凝固了。即使如此,每天晚上,我都赤膊上阵,趴在小油灯下看书写作。一缕缕焦烘烘的热气从背脊处散向全身,仿佛每一个细胞都在燃烧着,头上的汗珠子像雨点一样滴落,打湿了稿纸。头昏沉时,我就将毛巾用凉水浸湿缠在头上,继续坚持看书写作。每天,我过着重复的生活,做着同样的事情,可从来没有感觉到生活枯燥无味,反而觉得充实快乐。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眼里有光芒,行动有方向。在看守稻田的过程中,我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还写出并发表了20余篇稿件。
一个多月后,部队首长让排长张珍把我接回营房。晚上,张珍排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说是代表党组织同我谈话,告诉我已经通过党组织的考验,准备发展我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第二天的大会上,首长表扬说:“王友明同志,在看守稻田的过程中,不仅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还发扬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良传统,经受住了党组织的考验,值得大家学习!”
1972年9月20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旗下,我庄严宣誓,心中思绪万千,汹涌澎湃,成为我这辈子最难忘的记忆。当天晚上,我趴在床铺上,激动地写下这样一篇日记:“从1972年9月20日起,我就是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了。虽然从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入党的道路上,还需要加倍努力。自己还有许多缺点,要坚决改正,做一名朝气蓬勃的共产党员。”
入党后,党组织为了重点培养我,特意让我讲了几堂党课,不仅教育了党员,也提高锻炼了自己。自1978年起,我相继担任党小组长、党支部委员、党支部书记、党委委员、党委书记等。我始终注重充分发挥党的宣传教育功能,为部队党务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与舆论支持,在部队上下营造了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多次被上级领导机关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委书记,受到通报表彰。
一句誓言,一生作答。在党已近50年,我不断提醒自己:恪守初心,矢志不渝,时刻接受党的考验!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