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奉献
□ 仇振芳
又是一年仲夏,这段时间天气特别热。以前这个时节,农民全家出动或到田间或到碾麦场,这正是“龙口夺食”的农忙时候。现如今大面积用上了收割机,几亩地一会儿时间全部解决,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有的农户为了省事直接将收下的麦粒寄放到面粉厂,用时到面粉厂取面即可,机械化派上了大用场。
回到家中,沏上一杯茉莉花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喝上一口茶心旷神怡,焦渴全无。但还是感觉有些热,于是找来母亲做的手工品——纸扇子,随手摇动,凉风徐徐,别有一番情趣:小院、门庭、小方桌、小木凳、茶壶、茶杯,熟悉的邻居,熟悉的农具……在以前,每逢“七一”前后,农民就忙着晾晒麦粒,准备向国家交售“爱国粮”,向党的生日献礼。现如今国家还给农民发放粮农补贴,真是要感谢党和政府,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家四世同堂,父母双亲都年过九旬,生活还能自理,儿孙贤孝,享受着天伦之乐。
母亲张金梅自幼心灵手巧,纺线织布、裁剪衣服、扎花绣叶、擀面蒸馍做菜都是一把好手,地里农活也样样娴熟。母亲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对儿孙的名字、山西省襄汾县这些字还是能看懂的,包括常用药瓶上的大字她也略知一二,我们做儿女的一般都不会“骗”她,怕她识破挨批。妈妈一生勤俭节约,持家从不浪费,以至于废旧的牛奶盒、月饼盒、包装纸盒、竹子片、线绳等她都充分利用做成收纳盒、纸扇子、绣球等。
从2012年到2022年10年之间,母亲在夏季做的纸扇子就有100多把,赠予亲戚、邻居、朋友以作纪念。每当天气炎热之时,亲友们都会找出这纸扇子摇动起来。前几天我去看望姨姨和姨父时,他们就正在使用母亲做的扇子,说用空调太凉,不如扇子扇的风舒服,我的邻居也在门口拿着母亲做的扇子乘凉。变废为宝,是上个世纪老人们勤俭持家的光荣传统,母亲凭着自己的揣摩和实践,由粗糙到精细,不断上档升级,以至于我同村在临汾工作的占山哥调侃地说,婶子做的扇子,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了。
母亲利用闲暇之余,细心地选材,精心地裁剪、缝糊、晾晒等,父亲帮忙拧绳、破竹片,甘当配角,两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每把扇子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于是乎,每每亲友去看望他们时都会得到一把扇子,这有一种“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觉。当亲友们高兴地接受或邻居们索要扇子时,母亲都乐此不疲,很是高兴。
扇子上的一针一线,无不充满着母亲对生活的热爱。我的父母很平凡,但他们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常常助人为乐,不图回报。他们培养的儿女都是共产党员,为社会建设奉献着光和热,他们也都是平凡的奉献者,生活在这和谐美丽的时代我们感到很幸福,这要感谢共产党,感谢这伟大的时代,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