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

2022-10-01 09:31:5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

吴晓波

  20世纪80年代,我上初二,父亲和母亲把家里刚打下的油菜和小麦挑到集上卖了,给我换回一辆崭新的“海狮牌”自行车。

  那时流行“永久”“凤凰”牌的自行车,价格贵,要凭票证购买,我是不敢想的,一辆“海狮”已让我心满意足了。

  自行车最大的好处就是耐糙,能跑路也能载重。那时,父母赶集卖粮买化肥,全靠肩挑背驮的,来回一趟几十里路,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有了自行车,我便提出来用我的“海狮”来跑“运输”。初时,父亲见我年纪小,不放心。几趟下来,父亲见我稳妥,也就放心了。100多斤的大米、化肥,分成两个袋子,往自行车后座上一搭,就能翻山越岭,行走如飞。能为家里出把力,减轻父母挑担之苦,心里别提有多舒坦了。

  “海狮”驮着我走过中学岁月,后来上了大学,就很少用了。细心的父亲把“海狮”用塑料皮包了起来,悬在老屋的梁上,至今都在。

  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出行多数是靠绿皮火车。

  大学在南方,坐火车一趟要二十几个小时。无论寒暑,火车进站时车厢里都是黑压压的一大片人。人多时,过道上都挤满了人,车门打不开,只能在下面央求车里的人打开车窗,从窗户里爬进去,父亲再把行李一件一件递给我。

  上了火车,水是断然不敢多喝的,否则上厕所是个大问题,要使出浑身力气,才能在人缝里挤出条道来。座位都让始发站的人占了,通常一上车就要站在过道里到终点。到了半夜,要实在是瞌睡了,只能在车座下铺张报纸,钻下去美美地睡上一觉。

  绿皮火车载着我们,就像是一头憨实的老牛,一路爬坡,翻过了许多山和坎。进入21世纪,人们的出行渐渐丰富了起来,飞机、高铁、大巴、自驾……有了多种多样的选择。

  首次坐上高铁,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让我的心有一种飞出去的感觉,去拥抱两边呼啸而过、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城市。车厢内干净明亮舒适,杯中的水波澜不惊,让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沿途的风景还没看够,就到站了。这可是以往绿皮火车一天一夜的行程呀!

  交通越来越方便,人们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我和妻子一商量,便买了一辆家用轿车,我也拿到了驾照。

  自从有了车,妻子就说我像变了一个人,以前在家抱着本书一“啃”就是一天。有了车,就闲不住了,一到周五,就开始盘算起周末的行程了,到周边的美丽乡村转一转,走一走;远一点,几百公里范围内的风景区,上高速根本不在话下。

  祖国在变,时代在变,人也在变。四通八达的高铁、高速,就像是祖国母亲的血管,在沸腾,在膨胀。我是多么热爱上天入云的感觉,乘高铁,上高速,去聆听祖国的心跳,去触摸一个伟大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