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窝酸菜

2023-12-02 09:36: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窝酸菜

王新爱

  冬天,没有吃过芥菜酸菜,不算到过洪洞。

  俗话说:“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秋天,果子熟了,根类蔬菜也到了收获的旺季,如山药、红薯、萝卜、芥菜……洪洞人的“吃根”,以窝芥菜酸菜为代表。秋冬之交,正是窝酸菜的好时节,以满足人们一冬的需求。目前,尽管市面上有很多袋装酸菜,但我还是喜欢自己窝酸菜。亲手窝菜总能带给家人温暖。

  说到窝酸菜,这倒让我想起很久以前读过的一本书——《魔子》,作者是洪洞县赵城人。书中讲述的是半疯半醒、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光棍汉魔子的故事。其中有一章说的就是魔子窝酸菜的奇巧事。说村里的妇女们窝出的酸菜不是烂就是臭,唯独魔子窝出的酸菜,开缸之日香味弥漫了半个村子。一帮家庭主妇向魔子讨教手艺,魔子说:“我用大脚掌踩,你们用小手摁,能一样?”大家将信将疑之后,不得不信,事实明摆着。因而大家确信魔子窝菜不烂不臭、味道好与魔子的脚有关,非那双脚丫子不行。

  于是,平日没人搭理的魔子,便成了红人。妇女们排着队约魔子踩酸菜,还给魔子送些好吃的,这可乐坏了魔子。平时邋里邋遢惯了的魔子,每到一家,要先洗脚,人家怕他洗不干净,像伺候皇上似的亲自打着肥皂,一遍一遍地搓洗他的脚丫子,完了还要用洁白的毛巾擦了又擦,这也是魔子最得意的时候。经魔子的双脚踩过后,果然窝出的酸菜色正味香储存久。这个故事告诉我:魔子的奥秘就是窝菜踩压得紧实,根本不是他那脚丫子神奇。

  窝酸菜,各地有各地的习惯爱好。东北人的酸菜选材为大白菜,而我们的酸菜是芥菜疙瘩与芥菜叶子混合腌制的。窝酸菜看似简单,做起来却耗时费力,没有一定的技术,腌出的酸菜比臭豆腐还难闻,而且色泽暗淡。小时候,我们家窝酸菜是爸妈齐动手。切叶子,擦丝准备就绪,我妈往缸里摆放,我爸拿碗口粗的木棍使劲捣,这样装缸紧实,窝菜不成功都难。

  饭桌上,一盘土豆丝,一大碗酸菜,我和弟弟抢着吃酸菜。弟弟还开玩笑说:“等咱们长大了,去饭店吃饭,老板问要什么菜,咱就说酸菜一大碗!”“还有土豆丝一盘子。”我补充道。愉快的笑声一直伴随着我们吃到碗底朝天。

  晴好的天气里,我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收拾着买来的芥菜疙瘩。先把叶子从疙瘩上切下来,把疙瘩削光溜了,因为它上面的两道沟壑长有须,且有泥土,得拿刀子削才能平整。芥菜叶子需要淘洗几遍,才能放心。然后,把叶子剁碎,再把疙瘩擦丝,二者混合搅拌均匀,再一层一层放在准备好的缸里面。放一层,用擀面杖类似的物件使劲儿摁压,感觉紧实了再放一层,继续摁压……酸菜窝得脆不脆、香不香、会不会坏,全在这摁压力度上见分晓。这是整个制作过程最为关键的一步。

  以前学校有个老师窝酸菜用拳头摁压,没掌握好力度,结果把缸憋破了,而那叶子与丝仍是结结实实的一坨。好手窝的酸菜吃起来有嚼头,再加上它自然发酵的酸香味,想想都让人流哈喇子。最后,确定摁压紧实后,铺些白菜叶子或芥菜叶子盖在上面,把剁好的高粱秆摆整齐,也可以用筷子。取一块合适的大石头重重地压住,倒入提前准备好的凉水,不用仔细听,那咕嘟咕嘟的声音已经很悦耳了。加水需没过菜一掌左右,否则时间久了会造成缺水,以至于烂掉一缸的酸菜。几天后,水面会冒出好多密集的泡沫,说明酸菜已经开始发酵,最后的色、香、味儿就交给时间了。期间,总有亲朋好友时不时地问:“酸菜熟了没?”“酸菜开缸了吗?”

  说实话,最近两年我窝出的酸菜只适合老人的牙口,怎么也想不出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酸菜的嚼劲虽然差些,但色与味却是再正宗不过了。无意间与朋友聊起此事才明白,摁压的过程看得见一个个小坑儿,继续摁压把坑儿压平才算紧实。哎,看来做事不得要领,只一味模仿使不得。

  酸菜在饮食中可以是开胃小菜、下饭菜,它富含膳食纤维,能增进肠胃消化。现在很多地方的人都不吃酸菜了,但我们依然有窝菜的习惯。

  面馆里,食客招呼一声:“大碗酸菜擦疙斗。”待棒子面的擦疙斗端上来,热气腾腾;大盘的窝菜色泽鲜艳,酸香袅袅,顿时胃口大开。但看那颜色,金黄,加之翠绿的青菜,面香、酸香、绿菜的鲜香扑鼻,再咬上一口大蒜,吃到嘴里酸酸的,滑滑的,辣滋滋儿的,真舍不得一下子咽到喉咙里去。

  吃东西如配方,也要君臣佐使,搭配平衡。酸菜炒吃,便体现出了这样的理念。酸菜可以单独炒,两三个干辣椒,少许姜末、葱蒜末炒香倒入酸菜翻炒片刻即可;酸菜炒老豆腐、酸菜炒黄豆、酸菜炒肉片……总之,整个冬天,餐桌上如果没有酸菜,我们会感觉生活缺了一大块。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