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羊肉泡馍与羊肉汤

2024-06-08 12:09:52 来源:临汾新闻网  

羊肉泡馍与羊肉汤

□ 梁林峰

  品尝西安的名吃羊肉泡馍,对我这个地道的北方人来说是一种很享受的用餐体验,整个用餐流程有一种庄严的仪式感。

  羊肉泡馍,也称羊肉泡,古称“羊羹”,是陕西省关中平原的汉族风味饭食。相传源自西周。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北宋著名诗人苏轼曾留有“秦烹唯羊羹,陇馔有熊腊。”的诗句。因它暖胃耐饥,素为陕西人所喜爱,外地人甚至许多老外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吃的“总代表”。在羊肉泡馍的制作过程中,要求馍通过“掰、撕、掐、抖”最终形成“黄豆粒大小的碎粒”。同时,在成品上桌时,应同时有伴碟,包括“20克辣椒酱、50克糖蒜、5克香菜”等佐食,造型应体现“银网罩盖、双鱼浮顶”的特色,“碗内无汤”,且“入口无汤汁”。羊肉泡馍的传统做法有四种:单走、干拔、口汤、水围城。

  在老孙家羊肉泡馍的一家分店里,女服务员端上两个青花瓷大碗,每只碗里有两个白色中略呈浅黄色的死面饼子,以及各一份糖蒜、油泼辣子和香菜碎等配料。按照正宗泡馍流程的要求,先由食客自己在青花瓷大碗里手工掰馍,且必须掰成黄豆大小的小块儿馍才符合掰馍的规范要求,这是一种理想状态。草草掰成大块儿馍显然是不行的,会有女服务员在旁边用地道的陕西话告诉你:“不成,你馍掰得太大咧!”于是没耐心、想偷懒的食客只得再次把大块儿馍掰成更小的块儿,直到符合要求。如果有倔脾气的食客偏要掰大块儿馍,那服务员也只有苦笑、摇头了。掰好馍,由服务员端上递给烹饪师傅。烹饪师傅会在一口盛满羊肉汤的、热气腾腾的大锅里反复煮制、浸泡,醇香的汤汁慢慢浸透了馍块儿,香气四散开来。随着馍块儿在勺子和汤锅之间翻滚,渐渐变得滑嫩、劲道、有嚼劲。煮馍讲究以馍定汤,调料恰当,武火急煮,适时装碗,以达到原汤入馍,馍香扑鼻的要求。馍掰好后,烹饪师傅加羊肉汤大火快煮,加羊肉、粉丝、葱花、蒜苗、香菜等即可开吃。这样一大碗自己亲手掰好的泡馍,翠绿的葱花、蒜苗、香菜、红褐色的羊肉、黄色的金针菜、映衬着洁白晶莹的粉丝、黝黑的木耳香味四溢,使人食欲大增。端上来的泡馍应是泡馍垫底,粉丝覆成网形,佐以葱花、香菜、羊肉摆成鱼形在最上面。观其形、闻其香、睹其色、尝其味,无不是一种美食文化的大餐。于是,动筷、开吃。吃毕泡馍,你会如老陕一样大呼:“过瘾,嘹咋咧!忒色!”

  相比于西安的羊肉泡,山西临汾的羊杂汤、羊肉汤知名度就小多了。临汾的羊杂汤、羊肉汤作为地方小吃,深得普通百姓喜爱,羊汤馆子也是开一家红一家。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临汾人,我更熟悉临汾羊杂汤、羊肉汤的醇香,也更熟悉襄汾饼子、稷山麻花掰泡在羊汤中的软糯、劲道。特别是羊杂汤,碗中的羊心、羊肝、羊肺、羊肠、羊肚等带给你不一样的嚼头,还有早已在汤锅里煮的劲道的、粗壮的洪洞粉条或圆或扁,口感嫩滑如鲫。再加上一勺羊油辣子,香中带辣,辣中带香,咥一碗,好吃滴多哩!如果跟你说起曲沃羊汤以及尧都本地的老乔家、婆婆神以及张老四等在食客中口碑极佳的羊汤馆子,我常常会被美食挑逗得口舌生津、食欲大增。多年来,一到秋冬季节,我总少不了要光顾数次这几家羊汤馆子。特别是在寒风中,在飞雪天,连吃带喝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汤、饼子或麻花吞下肚,那是多么温暖无比的享受啊!一股暖流瞬间会从你的脑袋瓜儿充盈到脚巴丫儿,让浑身每一个毛孔都会在寒冷的日子里难得地绽放!我的味蕾已经习惯了这一美味带来的刺激和醇香,我的肠胃已经习惯了这一美味带来的温热和舒适。

  我无意在西安羊肉泡馍和临汾羊肉汤之间比出个高低、评出个输赢、做出个选择。我只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何况还有喜结秦晋之好的美谈呢!只能说如小鸡炖蘑菇之于东北、担担面之于四川、臭豆腐之于湖南……各有特色吧!然而,几十年来临汾羊汤在我的肠胃里已经扎了根,就像婴幼儿对母亲怀抱的记忆,有温暖、有亲情而且美好。这样的味道,才是我熟悉的味道,才是家的味道!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