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春和景明读书时

2025-03-21 09:16:0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春和景明读书时

□管淑平

  春天是读书最好的时候,阳光温柔,风也温柔,你若读书,优雅自来。

  书籍是文字的载体,它承载的是一个作者的所见所感和所思所想,换句话说,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当你捧书翻读的时候,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去看遍这个世界的每一个地方,可以毫不顾忌地和这里的每一个人见面,和他们敞开心扉聊天问候。请想象一下,我们通过读书,然后慢慢学会感受幸福、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可以心怀坦然地度过一生。其实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精神补给与疗愈。每天的生活已经足够忙碌,种种奔波也足够让人身心疲惫,而读书正好可以给自己一段缓冲时间,让自己过滤掉浮躁,慢慢安静下来。培养一点爱好,每天读几页书,长此以往,我们收获的不只是丰富的知识,更是我们学养和气质的提升。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少了读书就会少了很多趣味的文化,少了一些深刻的文明。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比较庸俗的,而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

  文字的力量自始至终都值得人们尊重。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正是因为有了符号和文字,才有了人们多元化的生活习俗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每当重温一段历史,我们的心也会沸腾,在金戈铁马中感受宋唐风韵,在山河破碎中感受无数诗人的英雄气节。当然,我们也会觉得落魄和悲悯,因为每个时代并不都是盛唐迹象,因为有了文字,种种血雨腥风、种种兴衰荣辱得以保留。我想,读书其实也是一种警醒,铭记应该铭记的。

  一本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使你产生反思和共鸣,从而面对生活、面对人生中的一些重大课题时,不会感到茫茫然而不知所措。我们的祖国从多灾多难中走来,一路上有着太多的不容易,从无数前辈们的文字中,我们得以了解动荡年代中,他们开天辟地的就义壮举。如果我们不读书,面对大是大非,也不会有多大作为,甭提有多大改变了。

  我有时也很怀念以前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那时,家里没有通电,更没有什么娱乐设备。靠着一盏煤油灯,照亮了黑黢黢的屋子。我们在煤油灯下,一边看书,一边在本子上写着歪歪斜斜的字。我常常觉得,那时候的生活其实很奢侈,没有太多的物质追求,尽管生活条件比较窘迫,但人们的心情是平静的,而不是充满喧嚣,因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切井然有序。好像有一种力量如波涛一般推动着我们前进,潜移默化中就让我们有了抗风抗暴雨击打的能力。

  我从小就养成的一个读书习惯,就是每天早起,没有一日偷懒,而且这个习惯如今也没有丢失。因为小时候住在山里,学校在另外一个村子,山又高路又远,就不得不天还没亮就起来,然后简要打理一切,举着手电筒去村校上学。小时候一直想要走出乡村,于是就发奋读书,高中毕业终于走出了故乡。长大后很想回到乡村,可再也回不去了。也同样是因为读书,才让我有走出大山的机会,在更远的地方磨炼自己。读书的好处,就在于它能让你时刻清楚和意识到什么阶段该做什么样的事情,让你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那些苦难得失,面对一些挫折和挑战时,甚至未雨绸缪。

  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改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诸多改变。在新媒体时代,随处可见的就是人人一部手机,沉浸在方寸世界之间,各种短视频令人眼花缭乱。而读书好像真的就成了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而且,AI进入人们的生活,在某些领域也确实能让人们“解放大脑”和“解放双手”。这时我们就更应该保持警惕,越是物质丰富的年代,越是科学技术水平发达的年代,读书也就更加弥足珍贵。“解放大脑”和“解放双手”听起来好像确实是一件好事,但其实是一种假象,它无非就是剥夺人们思考和劳动的能力,一个人如果丧失这些基本能力,也就不能称之为人,就更别谈什么长远的未来了。

  所以,在AI时代,我们更应该相信文字的力量、相信阅读的力量,更应该静下来多读读书,每天学得一点新东西,每天反思自己,这样才能真正成长。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