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牛王庙戏台的藻井艺术

2025-05-01 11:15:11 来源:临汾新闻网  

牛王庙戏台的藻井艺术

□ 秦焕苗

  美丽的汾河在尧都区境内蜿蜒流过,河西岸的魏村有座牛王庙,国内发现最早的有确切纪年的古代戏台就坐落在庙中。

  魏村地处尧都区西北部的丘陵地带,风景秀丽,物华天宝。初春的一个早晨,凉风习习,我兴致满满地来到牛王庙,就是为了领略这座元代戏台的风采,感受它顶部藻井独特的艺术魅力。

  牛王庙坐北向南,山门设在东南,两厢有廊庑配衬,最北面是三王殿,正面广禅侯殿,殿前有献亭一座,两侧各建垛殿三楹,庙内数百年来酬神演戏的戏台坐落在南面,朝向北。

  戏台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采用乐楼形式,为木构亭式舞台,平面呈正方形,后面及两侧后半部三分之一筑墙,正面为台口,无前后场之分,整体采用大额枋结构,完全沿袭宋金时期乐亭戏台的独特风貌,观众可以从正面两侧观看,没有视觉盲区,学者们欣喜发现,这一特点与现代的T形舞台有异曲同工之妙。

  戏台基高1米,台身面阔7.45米,进深7.55米,建筑结构为“井”字形框架,顶部为单檐歇山顶,台基有四根角柱,前台石柱上刻有“蒙大元国至元二十年岁次癸未季春竖石泉南施石人杜秀”。刻在石柱上的这一行大字,提示牛王庙戏台的文物价值无法估量。

  牛王庙戏台的藻井是整个戏台的精华,许多远道而来的专家和游客都是为了一睹它的容颜。它就像一把华美的雨伞罩在戏台的上空,每个图案拼接得都那样精美,又好似变幻莫测的万花筒,左看一个样子,右看一种风情,再看又觉得像是魔方,神秘而又深邃……

  何为“藻井”?通俗来讲就是我国古建筑中的一种装饰性木结构顶棚。“藻井”一词,最早见于汉赋。清代时的藻井较多以龙为顶心装饰,所以藻井又称为“龙井”。此外,藻井还有一些别名,常见的还有:覆海、绮井、方井、圆井等。藻井按照建造材料可分为三类:石雕藻井,如洛阳龙门石窟;砖砌藻井,如北京田义墓碑亭藻井;木结构藻井最普遍,牛王庙戏台属于这一类。

  牛王庙整座戏台的藻井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全部由木材榫卯结合而成。藻井向来是木匠们最见功夫的活计,不用一钉一铆,单靠榫卯相嵌,便能在梁间搭出一座玲珑的空中楼阁。藻井之美,美在榫卯,那些突出的榫头,凹进的卯眼,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是藻井真正的灵魂所在。老木匠们常道:“榫卯不合,如夫妻反目。”一座好的藻井,能历经数百年风雨而不倾颓,需得千百个榫卯严丝合缝地“咬”在一起。

  牛王庙戏台的藻井上边两层全为从大到小的八角形,到了最下一层又巧妙地回归到四方四正的四边形。细看上面两层图案的拼接,暗中契合了八卦图的形状,有着美好的寓意。古代常用八卦图作为除凶避灾的吉祥图案,它教人在顺境里不能大意,不能忘乎所以,在逆境里不能丧气,要坚信未来和光明。

  牛王庙戏台藻井的造型是上圆下方,穹然高起,符合古代中国人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寓意着对祥和与稳定的追求,对天的敬畏和崇拜。整个看上去精美繁复,既有古朴之风,又不失华美之感。

  每次站在戏台上,我总是仰起头看了又看,舍不得将目光收回,我想象着那一节节木棍,一个个造型,得消耗工匠们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从设计到施工,从选木料到分解原木,墨线要拉直,木件要光滑,尺寸要严丝合缝,拼出的图案要美观牢固……没有超高的技能,是不能完成这样一项杰作的。正是那些隐藏在历史背后的无名匠人,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托起了古代建筑璀璨的天空!

  要想知晓“藻井”的渊源,就得深入到古代建筑的脉络中去探寻。我国古代屋顶的内部装修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梁架结构暴露在外的“彻上露明造”,另一种是在梁架之下加装天花板。《营造法式》中,将天花板的装修分为三类:平闇、平棊和藻井,藻井正是其中最精美的一种。藻井多见于宫殿、寺庙、楼阁等重要的建筑之上,建筑等级越高,它越华丽复杂,可谓为中国建筑中最具想象力的一章。牛王庙戏台采用藻井装修天花板,可见当时建造者对此戏台是非常用心的。

  到了元代,之前的“套斗藻井”“斗四藻井”与“斗八藻井”逐渐淘汰。从山西现存的元代藻井中,专家们发现一种采用层层斗拱向内悬挑而成,更加繁复的样式开始出现。由于除山西之外,其他地区的元代木构多为“彻上露明造”,罕有元代藻井遗存,因此,牛王庙戏台的藻井就显得尤为珍稀。

  说到藻井艺术的魅力,不妨放眼神州大地,去搜寻那些国之瑰宝,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一次震撼,享受精美藻井带来的惊喜。

  首先走进朔州应县净土寺天工楼阁,它的藻井在三晋大地的古建筑中最为璀璨,当数三晋之冠。实际上,应县净土寺不大的空间内挤下了九座藻井,大殿正中的天宫楼阁藻井是最为精美的。藻井四壁上伸出做工精湛的小木座屋檐,小木座斗拱撑起的藻井正中盘踞着二龙戏珠木雕。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这样评价净土寺天工楼阁藻井:“构思精巧,妙微入神,玲珑细致,超类绝伦,是国宝一绝。”尤其是中间的二龙戏珠天花拼接,更是让人过目不忘。

  曾经看过国家一级文物——原北京隆福寺万善正觉殿明间藻井。现在移放在先农坛古建博物馆,是太岁殿里的镇馆之宝,这是一具巧夺天工的藻井孤品。藻井高达4米多,直径约3米,整体为圆形,呈金黄色。圆形的藻井壁上布满了精致的微缩殿宇模型,共计为3层,层与层之间以云纹相隔,精美到了极致。藻井的顶部为天文图,天文图外圈为二十八星宿图,现存星数为1420颗。这里的星空图绘制相当规范,数量众多的星象位置与今天观测到的完全相同,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存在。

  目睹了“大家闺秀”的绝世容颜,让我们把目光收回,再次品味尧都的“小家碧玉”。牛王庙古戏台虽然地处村落,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不但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一座木结构戏剧舞台,而且拥有元代建筑中罕见的精美藻井,是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宝贵的实物资料。1996年,牛王庙古戏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