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岁月长情暖如阳

2025-05-09 09:14: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岁月长情暖如阳

□ 王友明

  在时光长河的潺潺流淌中,总有一些情感如礁石般屹立不倒,任岁月的浪潮冲刷愈发显得真诚厚重而弥足珍贵。

  前段时间,听闻93岁的大哥籍俊杰身体有些不适,已经好长时间不能下楼,即便在家里行走也需要有人搀扶的消息,我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揪紧,日夜悬挂着。我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飞到大哥的身边,因为老伴儿的身体欠佳需要陪伴,一直未能成行。趁着这次天津散文研究会“明理文化津沽行”首届非遗散文征文颁奖典礼的机会,我摆脱一切琐事羁绊,前往了天津。

  征文颁奖典礼结束后,大哥的女儿籍尧理便驱车来接我。在车上,她笑呵呵地说:“叔,您知道吗?我一算,咱们都28年没有见面了,人生能有几个28年啊!”我感叹说:“是啊!这日子真不经熬,没有想到,一晃而过就老了。”路途中,我们的聊天话题始终围绕着往昔岁月里最触动心弦的事情。她笑着告诉我说:“叔,我爸知道您要来看他,特别高兴,早上起来就说,我兄弟要来,我得刮刮胡子。他还以从来没有过的坚强意志,站起来扶着墙走了几步。”大哥的情谊和精神,令我动容。

  大哥家住天津市滨海新区,尽管从河东区图书馆嘉华中心馆驱车,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我却感觉那么遥远,心里时不时地涌动起一种急切的情绪。车轮滚滚,窗外的风景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令人赏心悦目,可我没有心思欣赏,满脑子都是对大哥的思念和牵挂。进入滨海新区,我看到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建筑与明媚的阳光相互映衬,彰显着一派蓬勃生机。这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不禁想起40多年前,第一次来到这片土地时的模样。那时,这里还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海风中带着咸涩,树木在风中摇曳生姿。而如今,繁华的街道车水马龙,小区里人来人往,处处洋溢着现代都市的活力。大哥和嫂子跟随侄子籍尧平生活在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土地上,见证着这里的每一步繁荣发展。特别是年逾九旬的大哥,真是一位历史的见证者,将岁月的沧桑与变迁都藏在了那双深邃睿智的眼眸里。我满心期待着与大哥的相见,想象着他看到我时脸上绽放的笑容,那笑容定会如春阳般温暖,驱散我心中所有的担忧。

  终于,在侄女籍尧理的引领下,我走进了大哥的家门。侄子籍尧平、孙子籍静文、侄女婿杨宁,热情洋溢地向我打招呼。到了大哥的家,就好像是到了自己的家,无拘无束,随心所欲。

  大哥是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人,曾任《人民公路报》社长兼总编,退休前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担任高级记者。1989年春,我们初次见面,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遂成为兄弟。36年来,不论我们身处何方,工作如何变换,兄弟情义从未改变。

  2013年12月2日,已83岁高龄的大哥,从北京专程来到临汾,亲手将装裱好的一副寿联交给我。手捧寿联,我心中荡漾着一种感动的波澜。自此,我们再没有见过面,这一别就是12年。但凡节日,我都会给大哥打电话问候,可渐渐地从电话里我感觉到大哥的衰老,心里五味杂陈。我祈愿大哥健康长寿,还能像从前那样给予我关怀和温暖,可自然规律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来到客厅,还未落座,只见嫂子推着轮椅从卧室走来,大哥坐在轮上向我招手。我急步奔上前,弯着腰紧紧地握住大哥的手,高声问:“大哥,您还认识我吗?”大哥微微仰起头,嘴角上扬着给我敬了一个礼,然后说:“你是我兄弟,我能不认识?”大哥的声音虽然有些沙哑,但却充满了力量。作为一个老兵,我也同样给大哥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我们遂发出会心的笑声。在侄女籍尧理和孙子籍静文的合力搀扶下,大哥才缓慢地坐在沙发上,左手一直抓着我的手,像是怕我突然离开似的,真的是“岁月长情暖如阳,捂热掌心旧时光。”我马上张罗着自拍了一张“全家福”,侄女籍尧理又给我和大哥单独拍照。她大声喊道:“爸,叔来看你高兴吗?”大哥以洪钟般的声音说:“高兴!”话音未落,一声“咔嚓”,把我们的灿烂笑容和兄弟情深定格成永恒的记忆!深情凝视着慈祥的大哥,我看到他那极短的头发已经全白,如冬日里的初雪,脸上的皱纹如同岁月刻下的沟壑,但那双深陷的眼睛依然明亮而有神,透着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从容。

  不一会儿,侄子籍尧平整出来一桌子美味佳肴。侄子侄女争着抢着为我剥虾、夹菜,就连从未见过面的侄女婿杨宁、孙子籍静文,也不时地把温馨的关心和祝福送给我,让我心里甜甜的、暖暖的。大哥一改往日的萎靡不振,展示给我的是最好状态,但就是不好好吃饭,反反复复地给孩子们讲述着我们之间的情感往事。孩子们说,老爷子每天吃饭都挺好的,唯独这顿饭吃得少,是见到叔分外兴奋,光顾着说话的缘故。见到大哥,了却了心中的一桩心事,我也是感觉到格外愉悦和满足。吃完饭,我和大哥坐在沙发上再度聊了起来,猛然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惊觉时针早已在欢声笑语里悄然加速,指向了下午三点半。相聚之时总是这么短暂,知心的话儿还没有说完,就到了分别的时刻。因为侄女籍尧理、侄女婿杨宁还要赶回北京,我必须要坐顺风车去侄女王小琴家,方便翌日上午离津回家。无奈中,我恋恋不舍地向坐在沙发上的大哥道别。大哥亦是十二分不舍地说:“兄弟,那我就不送你了。”我哈哈哈一笑,拉了拉大哥的手,开玩笑说:“大哥,您起来送我下楼吧!”大哥孩子般笑容可掬地说:“不行,起不来了。”瞬间,我心里未说完的话语,在离别时刻凝结成喉间的酸涩。12年的思念,好不容易熬成重逢的喜悦,却让一句“再见”变得这样沉重。我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大哥,年迈的嫂子坚持把我送到楼下。

  坐在车上,频频挥手作别,我的心情难以平静。这次探望大哥之行,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真挚友情的珍贵。大哥虽然已经93岁高龄,但他在我心中的形象依然高大而伟岸。岁月的脚步不会因为谁的不舍而停下,但这份亲情般的友谊会像醇厚佳酿一样,愈久愈香,永恒不变!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