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汾河公园遐思

2025-06-27 09:42:4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汾河公园遐思

□李端儿

  漫步于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洪洞汾河公园)的林荫栈道,满园嫩绿的花草树木肆意舒展,倒映在平静如镜的汾河水中,让水面宛如一块块透亮的翡翠;红得似火的月季花肆意绽放,馥郁香气扑鼻而来,引得蝶飞蜂舞,热闹非凡。

  广场舞大妈们踏着欢快的舞曲,尽情地舞着心中的喜悦;鞭子哥们用力甩出清脆声响,那是新时代的激情畅想;远处,锣鼓声铿锵有力,敲得人们心潮澎湃、豪情满怀。熙熙攘攘的乘凉人群中,男女老少往来穿梭,尽情享受着公园文化带来的惬意时光。涌动的人群,将我的思绪牵向远方,让我陷入无限的遐思迩想。

  曾经的汾河,尽管历朝历代都有大规模治理,但每到汛期,洪水仍施虐横行,冲毁河床。如今的汾河公园花红树绿,累累果实挂满枝头,林荫步道蜿蜒其间,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已然成为槐乡大地乃至山西境内彰显汾河文化特色的标志性景观。外地旅游团来洪洞观光,这里必是打卡之处。它也被誉为洪洞大槐树公园的后花园。每天,都有外地旅游的房车停放在公园的小广场上,游客们在此歇脚观光,感受着汾河的独特魅力。

  汾河,作为槐乡人民的母亲河,孕育了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汾河文化。远古时期,伏羲皇在此驯畜猎渔、创造文字符号、开创外姓联姻制度;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发明笙簧礼乐。淹底乡卦底村是一卦开天留下的历史痕迹,明姜镇伏牛村的伏牛台、伏牛坑更是与伏羲皇“伏牛降马”传说高度吻合,证实伏羲女娲在这里由古典神话传说成为史实,而女娲补天的传说与洪洞侯村紧密相连,侯村不仅有女娲陵,还有始建于北齐的补天寺,娲皇殿内五彩石悬顶,庙内古柏森森,女娲补天石静静矗立。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女娲诞辰,侯村都会举办盛大庙会,人们齐聚女娲陵庙,焚香祷告,祈福祈愿,传承着这份古老而珍贵的文化记忆。

  丁村文化遗址位于襄汾县城4公里的丁村附近汾河河畔,这里发现的分属旧石器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被称为“汾河文化”,是山西原始文化的典型代表。

  在两周时期,晋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翼城、曲沃、侯马、闻喜一带,侯马晋国遗址、侯马晋都新田遗址的发现,以及侯马盟书的出土,都是重要的考古成果。此外,“泛舟之役”“三家分晋”等历史典故,也和汾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洪洞汾河流域同样是晋文化的重要遗存地,甘亭皋陶故里建有中国最早的司法博物馆、赵城侯村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坊堆遗址”出土的甲骨文、与洪洞永疑堡遗址出土的陶器、铜器、玉器、蚌贝器,经考古研究与天马——曲村一致属西周时期文化;上张遗址、师村遗址、上村遗址等文化遗址的出现,是有力证明。

  此外“接姑姑,送娘娘”这一洪洞汾河流域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更是别具特色。“姑姑”指尧王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四月二十八,洪洞县唐尧故园甘亭镇羊獬村、万安镇和历山等地村民自发聚会,举行盛大的迎送仪式,人们抬着两位娘娘的塑像,在汾河两岸的村落间巡游,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历山位于汾河流域附近,传说舜曾在此耕种,他的活动体现了早期人类在汾河流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丰富了汾河文化的内涵。

  地处汾河中段的洪洞,文化瑰宝众多。佛教圣地广胜寺飞虹琉璃宝塔举世无双,寺内元代壁画堪称华夏瑰宝,赵城金藏更是稀世珍宝;东汉末年建造的道教圣地青龙山玄帝宫,亦称中武当山,位于洪洞兴唐寺的避暑康养圣地中镇霍山;这里还是大槐树移民文化的发源地,是根、祖、家文化圣地。明初洪武、永乐两朝,在洪洞大槐树下设局驻员,为移民登记造册,发放川资凭证。移民来自山西全省,去向遍及国内30个省市,2217个县市,大槐树成为移民聚散地的标志,各地后代移民共认大槐树为其祖先故地所在,故有“走遍天涯洪洞是家”“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说法;此外,明代唱响全国的戏剧《玉堂春》中苏三监狱、闻名遐迩的威风锣鼓也在这里。威风锣鼓曾登上北京亚运会开幕式的舞台,敲出了洪洞人民的威风,敲出了世界最强音。洪洞古文化宝典数不胜数,诚邀四方宾朋亲临,探寻汾河文化的深厚魅力。

  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走来,汾河流域还闪耀着灿烂的红色文化光芒。辛亥革命后,不少洪洞人报考军校、参加革命报效祖国,有四人考入“黄埔军校”。无论红军东征、抗日战争还有解放战争,洪洞人都纷纷报名、踊跃参军,据史料统计有数万人参军,3114人为保卫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有万人南下参加祖国建设。在洪洞大地上有不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白石红军八路军纪念馆、大槐树烈士碑(亭)、石址红军东征一团政治部旧址、曲亭镇韩略战役烈士陵园、官雀战役陈赓指挥部旧址、白石朱德总司令路居地(旧址)……这些激励着新时代的青少年,向革命先辈学习,赓续红色血脉。

  如今,汾河流域的洪洞县在深入挖掘华夏根、祖、家古文化的同时,也积极拥抱现代文化,在智能创新的科技新时代,电子科技、电子商务、云计算、如雨后春笋般在槐乡大地蓬勃发展。当地政府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吸引了众多科技人才和企业入驻,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云旅游的兴起,也让洪洞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网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的人能够足不出户领略洪洞的魅力。

  回顾汾河的过往与今朝,我感慨万千,正是这丰富多彩的汾河文化塑造了汾河流域人民坚韧、勤劳、朴实的精神品质,是山西地域文化灵魂,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为后世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积淀,以汾河文化为依托开发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汾河文化是华夏发源地,促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推动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铿锵有力的威风锣鼓声、节奏欢快的舞曲将我如潮的思绪拉了回来,我汇入欢快的广场舞队伍,踏着悠扬的节奏,哼着愉悦的舞曲跳动。汾河里的天鹅、野鸭不时鸣叫,像是在和着舞曲。眼前这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又何尝不是新时代的汾河新文化呢?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