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心的回声
□ 于飞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年少时的一个梦想,在某个午后悄然漫过心岸——去西藏,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踏上绿皮火车的一刹那,久违的熟悉、亲切涌上心头。汽笛声遥远而又清晰,我望向车窗外,阅读沿途的风景。青稞田,牦牛群,牧人的背影,远处的雪山,在窗玻璃上洇成了一幅幅流动的画……
深夜里,躺在铺位上,我听着铁轨有节奏的咔嗒声,更引发无尽的思绪。火车爬过唐古拉山,这里海拔五千多米,我的心紧张、激动,紧张是担心自己适应不了高原气候,激动是因为自己将要到达心中一直期盼的地方。直到火车进拉萨站时长长的汽笛声响起,这种复杂的心情才缓缓平复下来。
在八廓街附近的一家酒店办理入住后,我便出来逛拉萨的夜景。打卡网红牦牛火锅店,红铜锅里的牦牛骨汤咕嘟咕嘟地响,热气中飘荡着特有的藏香。远望布达拉宫的金顶,在夜幕下闪着柔光。欣赏八廓街上过往的僧侣,他们身披藏袍,手捻着佛珠,步履轻盈,目光是那么的清澈。
第二天,经历短暂的高原反应后,仰望天空,拉萨这座信仰之城,唤起我美好的向往。位于拉萨玛布日山上的布达拉宫,雄伟壮丽、令人震撼。目睹这座迄今为止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建筑,让我想起仓央嘉措的一首情诗: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大昭寺前的广场上,油酥灯的光映在朝圣者虔诚的脸颊上;小昭寺的檐角挂着安静的风铃,更加衬托出寺内的清幽;在扎基寺,藏民们捧着青稞酒,在虔诚朝拜。
羊湖的清澈如宝石一般蓝。藏语羊卓雍错,即为“碧玉湖”。湖水有时也会如翡翠般青绿,特别是远处的雪山与湖水相映时,那种清冽瞬间在心底弥漫。水鸟贴着湖面一掠而过,惊起细碎的光。牦牛在湖边饮水,悠然自得……这样的美景不需要修饰,也不需要装扮,一切描述性语言在它的素美面前显得苍白。
卡若拉冰川的白雪晶莹剔透,在太阳的照射下,像钻石般闪烁光芒。山脚下的经幡随风舒展,蓝色代表蓝天,象征智慧和空间;白色代表白云,象征清净和净化;红色代表火焰,象征慈悲和勇气;绿色代表绿水,象征平衡与和谐;黄色代表黄土,象征中立和统一。在藏区,五色旗被广泛应用于寺庙、佛塔等场合。这飘动的色彩,是风中传递的密码,是藏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是无声的祈祷。
去南迦巴瓦峰的那天,我有幸看到了南迦巴瓦的“日照金山”。听当地人说,这里常年云雾笼罩,能遇到“日照金山”这个壮丽的自然现象,实乃幸事。当夕阳的金辉漫过雪峰,山顶也被染成一片橙红,仿佛人生也有了新的开始与希望。开心之余,我们买了点当地的黑钻苹果。这种苹果生长在海拔三千米的山上,果皮紫黑如墨,切开则果肉莹白,吃上一口,又甜又脆。
在去往珠峰大本营的路上,需要穿越蜿蜒的108拐,实际上是216拐,因为山的两边各有108拐。弯弯曲曲的盘山路上,沿途可看到牦牛、堆积的石头以及朝拜的藏民。这些石堆被称为玛尼堆,藏语称为“朵帮”,通常由大小不等的石块、石板和卵石垒成。藏民相信玛尼堆能带来吉祥如意和健康长寿,每经过一座玛尼堆时,会添加一块石头并默念祈祷词,以表达对敬意和祈福。在珠峰的石碑旁,背着氧气瓶的我特意拍照留念。我深吸一口气,振臂高呼,瞬间胸腔被一种巨大的开阔填满。珠峰的冰雪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我静静凝望着珠峰,以前总听别人述说这里的故事,而今自己成了故事里的人。入眼皆坦诚,入心皆信仰。这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山川的壮美,河流的奔涌,湖泊的沉静,草木的枯荣,都在无声地回答:个体的渺小与困境,在这亘古的天地律动面前,不值一提!我的心,被这磅礴的自然反复淘洗,变得空旷、宁静、纯净、纯粹。我的心,是掠过冰峰的云,是拂过经幡的风,是玛尼堆上那块刚被添上去的石头。风吹过脸庞,带来雪山的寒气,也带来一种奇异的暖意,仿佛听到心底年少时理想的回声。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