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城里的关帝庙
□ 秦 英
您在我心里太久了!
您让我思念得太久了!
自从临汾城里的关帝庙开始重修,一颗心一日又一日地积累着惦念。中间特意去过,透过大门的缝隙向里面张望,终是没能进去。而,错过了特意而为,就又不知到什么时候才能有了空,才可以目睹您崭新的容颜。
那日,终是得了一句话的机缘。
他说:“推荐你抽空转转市区关帝庙,值得一书!”
是了!应当去看看了,想了那么久,等了那么久,还没有看看您的容颜。
自从开始建设,每一次上街,都会特意从解放路的憩栖园走过,为的就是看看关帝庙的工程进度。所以一直误以为北门就是大门了!从而忽略了南面才是正门。更没有想到的是,这庙还单设了外围的通道,这可是给我的第一个心灵震撼!
那长长的、宽阔的、红墙青砖的庙西通道,让我有了一个难得通透的视觉角度。就这红色的外墙来看,这庙可真大啊!虽然是旧址重建,而且,自己对这方地界也不算陌生,但却能如此敞亮地一眼望去……
走到通道的南头,先入眼的是关帝庙的西南角楼,青砖的座,实木的柱,重檐的阁,飞檐挑铜铃,风来响叮当。这楼的木质结构都是素面的,不知是还没来得及彩绘,还是就不准备上彩。但在我眼里已是美的安静质朴,又不失华贵自然。这就是了,风本无言,摇铃声声,而我,却在风铃声中感受到了一份静谧和安然。
还没有进入,已然动了心、迷了眼。
左手一拐,就是正门所在。忽地觉得这庙前街可真宽啊!又一次被震撼,已顾不得这是在街上,小跑着移动着寻找拍摄的角度,似乎慢上一秒,这美景就会从眼前溜掉。
看!庙门虽然夹在两侧角楼的中间,却也显得气势磅礴,而且与相连的廊房角楼浑然一体,有如官帽飞翅,气宇轩昂。
大门两边的壁画精美,关公画像打眼就是科班制作。
门内的两侧也有壁画,一边飞龙,一边虎将,龙虎精神,虎虎生威!
哎呀!老国槐还在!老楸树也在!就它们没有变样,只是更加精神矍铄,高大伟岸了。
崇宁殿是留旧补新的,保留了依然完好可以使用的部分,损坏的全部由新的构件替代,新旧搭配别有风味。风化的石材和崭新的石雕,老旧的木构件和鲜艳的新匾额,让我不由想起了,这座大殿曾经凋敝的模样。殿内,崇宁真君的高大塑像,身着龙袍,头戴冕旒,威严肃穆,一派帝王气象。
穿堂而过,后面应是关帝爷的寝宫,崭新新的木作被漆的油亮闪闪,两重琉璃的殿檐,分别是宝石蓝和孔雀绿的主色,在下午时分的斜阳下,富丽堂皇。寝殿前的国槐,花儿还未落尽,翠烟碧波投下了一片荫凉。要是在这儿置上一方棋桌,是不是可以邀请关帝爷爷下来对弈,杀他个春秋激荡、片甲不留、干干净净!
寝殿里的关帝爷爷身着青绿龙袍,一手拂着美髯,一手扶按膝上,目光炯炯。
出寝宫,穿牌楼,两边应当是刀楼和印楼。青龙偃月刀,这个是必须有的,这刀可是“武圣”的象征,更是“忠义勇”精神的代表。官印也是必须有的,毕竟咱关老爷是御封的崇宁真君。
哎呀!春秋楼终于露出了它的容颜。前些年,我来看它,距离一两米就是居民楼,现在居民已去,春秋依然。保留完好的窑洞底座,已经开放,三孔窑里三组塑像,还没有陈设介绍的标示牌,只有等正式开放了再解密吧!
而我心里关照着春秋楼上那个炮弹痕还在不在!哎哟!还在!这楼坚固,炮弹的痕迹如花绽开,据说是临汾攻坚战的遗痕。
配殿、围廊都还没有完全呈现最终的面貌,能感觉到这里还有很多后续装饰和配套工作,但我终是目睹了临汾城里关帝庙崭新的容颜。
此时是初秋的下午,天气依然燥热,但我的心底却溢出了一缕清凉。那是满足后的喜悦,更带着对未来的畅想。
出得北门,我才想起要和关帝庙合一张影,罢了,就这儿吧!这只是第一张,以后还会有很多张,或许是雪飘,也许是雨落,抑或是风起,那是在未来的岁月流年,更是在与临汾城里的关帝庙,相依相伴的美好明天!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