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致敬大地的丰收节
□ 韩亚丽
披一袭轻雾薄纱,踏着晶莹的露水,秋分就这样穿过时光的缝隙,迈着从容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这一天,不仅承载着古老节气的智慧,更寄托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庆典——中国农民丰收节。自2018年起,这个起源于农耕文明深处的节气,被赋予了更加深厚的情感与意义,成为致敬土地、感恩耕耘的盛大节日。
秋分是天地间最平衡的美——阴阳相半,昼夜均分,寒暑持平。溯源追远,早在帝尧时期,先贤帝尧便钦定历法、敬授民时,通过确立“二分二至四立”,让先民把握日月星辰轨迹,顺应气候物候的规律,从而有序合理安排耕作,为华夏民族铺设了一条“耕田而食,安居乐业”的文明大道。自此,节气的智慧如种入沃土、深植于民族血脉。正如农谚所云:“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它既标志着“春耕夏种”的圆满收官,更是“秋收冬藏”的丰盈起点。如今,这个古老的节气更承载起新的使命,将千百年来静默的农耕智慧,汇入了新时代的欢庆颂歌。
行走在秋分的原野,仿佛步入一幅浓墨重彩的丰收长卷。玉米怀抱金灿灿的笑容,高粱高擎红艳艳的火炬,稻田翻起金色的波浪,辣椒地缀满喜庆的珊瑚红。南瓜慵懒地卧在田埂,青白相间;苹果压弯枝头,羞赧了脸庞……这是大地的诗篇,更是农民用汗水写就的壮美乐章。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常听奶奶念叨那些古老的农谚,让我始终对节气怀有一份特殊的亲近。我喜欢走进田野,去聆听大地成熟的脉动,去感受作物无声的欢唱。而在秋分这一天,这般感受尤为深刻——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场自然的盛宴,更是一曲劳动的赞歌。那些被阳光吻过的笑容、那些因丰收而舒展的眉头,都是这个节日最动人的表情。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让秋分超越了时序更迭的自然意义,凝聚为一种具有国家温度和文化厚度的现代仪式。它让我们在品尝新米新果的香甜时,不忘背后辛勤的身影;在欣赏五谷丰登的画卷时,铭记“粒粒皆辛苦”的古老训诫。这是对传统的回归,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我深爱秋分,爱它一半暑热一半清凉的阳光,爱它一半碧绿一半金黄的树木,爱它一半烟火一半清欢的人生意境。而如今,我更敬重秋分——因为它不再是历书上的注脚,更是我们致敬农耕、礼赞劳动、感恩大地的重要仪式。
秋分已至,丰收正好。愿我们在这场大地的盛会中,既能读懂季节的静谧与平衡,也能感知劳动的崇高与光辉。愿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生命里播种希望、静待丰收;愿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年年岁岁,五谷丰登,岁岁年年,岁月长安。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