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我的梦
哥哥高考没有成功,大专、中专都没有被录取,唉声叹气了好一阵子。加上家里经济困难,哥哥的大学梦很快就破灭了。但哥哥没有实现的梦想,愈发使做弟弟的我想极力去实现,因为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梦想,也是我们全家的梦想。所以1981年我读完初中,父亲不顾家境困难,把家里能出个大学生的梦想寄予我,毅然送我到乡宁一中读高中。那时,才是我第一次离开生我养我的乡村,第一次来到“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县城,辛辛苦苦读了两年。
1983年高考,不想我的结局与哥哥当年一样。那些日子,我呆在家里不想出门,觉得无颜见人。父母看到我常天无精打采蔫怏怏的样子于心不忍,也于心不甘。商量一番后,决定让我到乡宁一中读复习班。听父亲跟我讲完这一决定,我当场就蹦了起来,因为我的大学梦有救了。
人追求自己梦想的历程,大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在我刚刚复习了不到两个月的时候,父亲捎话让我回家一趟。我从学校回到家里,看见父亲蹲在炕上,一脸愁容。第一句话就跟我说:“娃,我供不起你上学了,你当兵去吧!”说着说着,两行眼泪夺眶而出。我知道,那两行眼泪是父亲从心底流出来的,是想让儿子实现大学梦而不能,所流出来的伤心、绝望、无奈的泪水,是带着血的泪水。我怕父亲伤心至极,连忙安慰,谎称自己就想当兵。接着,哥哥便领我去乡政府报名参军。
在县人民医院体检时,我因视力不好而被无情淘汰。当兵不成,我没有回家,直接又回到学校,实在不想放弃我的高考复习,不想放弃我的大学梦想,但心里已多了一层负担。过了一个月,哥哥捎话让我赶快回去,说父亲病重。我急急忙忙赶回家,父亲已经去世。这意味着什么?我来不及想,也没有去想。一边流着伤心的眼泪,一边给父亲清洗双脚……爸爸啊!儿知道您是带着无比的伤心走的,是带着深深遗憾走的。
料理完父亲的后事,我等待着母亲的决断。要么继续读书复习,要么回家务农。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我知道那一种选择在逼迫我、在靠近我,我将别无选择。因为贫寒的家庭失去了父亲的支撑,更加举步维艰,回家务农将成定局。我知道我的大学梦、父母想让儿子上大学的全家梦随之将化为泡影,但母亲的决断,出乎我的意料。她把我和哥哥叫在一起说,你父亲在世的决定不能改变,从明天起你就去念书。妈妈,那一刻儿子知道您的这一决断,将给您增添无法想象的沉重,将给您带来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
如果不是妈妈的这一决断,父亲的去世,就是儿子大学梦的灭呀!随后的日子里,母亲含辛茹苦,干男人干的活,吃别人不吃的苦,从自己身上俭,从自己口中省,苦苦供我考上大学,又硬硬供我把大学读完。妈妈呀!儿子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1984年9月16日,下午儿子正在山上放牛,您站在村头把我喊回家,说山西师范大学把我录取了。那一天,您比儿子还高兴。妈妈呀!儿子永远永远也忘不了上大学那四年,50多岁的您既要伺候80岁高龄卧炕不起的奶奶,又要供儿子上大学。每次开学您给我的钱,都是您翻山越岭、顶风冒雨采摘木耳、挖药材苦苦挣的,都是您一分一毛攒的。最让儿子难以接受的是您变卖积攒多年的您结婚时陪嫁的“银货”,总共卖了16块钱,您分给我嫂子5块,给了我10块,仅给自己留了1块。妈妈呀!是您用坚强的肩膀承担了父亲应尽的责任;靠坚韧的毅力了却了父亲未竟的夙愿。是您用心血和汗水成就了儿子,成就了儿子的大学梦。
我的妈我的大学
妈妈爱唠叨,唠叨中充满哲理。在我上初中、高中、大学和工作初期的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这句话她不知对我说了多少遍。有时是在田间拄着镢把对我说的,有时是在深夜小油灯下跟我讲的。她说话的神态,蕴含着生活中的 苦辣酸甜,更饱含着母亲对儿子的殷殷期待和深情鼓励。等我走上领导岗位之后,妈妈最放心不下的依然是在外工作的我。每次回到老家,见到老妈,促膝盘谈,她嘱咐最多的总是那两句话,“工作小心一点,和人团结一点”。每次临走的时候,她老人家总要站在大门口目送我们上车,总要再次叮咛那两句话。所以,每回一次老家,我都觉得自己的身心沐浴着阳光,被加注了许多的能量。这种感觉让我觉得母亲就是阳光。上个月回去,在饭桌上,妈妈端着饭边吃边对我说:“以后少喝酒,要自己关心自己。”她老人家的话,一语中的。
回想自己多次饮酒过量,损伤身体、贻误工作,好生后悔。妈妈的阳光适时照在了儿子生活的暗处,催儿警醒。妈妈这些简朴的话,我觉得就是她教育儿子的大学教材。生命不息、教诲不止,常蕴儿子心间。
妈妈呀、妈妈,您就是儿子生活的大学、人生的大学、是儿子不交学费的大学、永远也毕不了业的大学。我的妈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我的妈
岁月如梭,从1988年走出大学校门,不知不觉已过去22年了。
时间愈久,心里对母校的眷恋像对母亲的眷恋一样深厚。节假日、清晨或是傍晚有了闲暇,总想到母校的校园里转一转。要么在教学楼前驻足浏览报栏里的报纸,要么去巨人广场歇歇脚。尤其是师大北门开放后,时常抽空到公园散散步。听着艺术楼传来的悠扬琴声、笛声、歌声,望着湖中荡漾的波光绿水,看着埋头读书的师弟师妹,那是多么的开心,多么的惬意!仿佛时光倒流,又回到当年上大学一般。这时候我就觉得能生活在大学母校所在的城市,确实是一种福气。因为母校不仅使我感觉自己青春年少,而且因为母校,使我觉得有依有靠。每当工作中、生活中出现困惑和疑难时,与母校的老师们、领导们、师兄师姐们见面聊聊,他们的话总会让我豁然开朗、陡然开窍;他们的提携关照总会让我增加信心、把成功的路找到。在母校的福荫下生活真好。我的大学我的妈。(加天山)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我的乡村我的年
下一篇: 春天,在冬的腋窝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