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日,我同友人结伴赴洛阳赏牡丹。一路风尘仆仆,路过禹门黄河大桥,穿越三门峡,刚踏入洛阳市界,洛河古道吹来的和风已把沁人心脾的牡丹花香送给我们。伴着满城的牡丹花香,暂时搁置对这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十三朝古都的无限仰慕,我们一行直奔规模宏大的牡丹园。
据史书记载: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我们看到的是一家国家级牡丹园,占地约千余亩,以中原牡丹品种群为主,汇聚国内外牡丹名优品种700多个,多达80多万株,植株高低不一、花型齐全、花色多样,大红、粉红、金黄、草绿、雪白、油黑、海蓝、变色等10余种颜色姹紫嫣红,她们像少女的脸庞,婀娜多姿,汇成了国色天香的海洋,最典型的代表品种有富贵的桃黄,典雅的魏紫,一瓣两色的二乔,高贵的黑花魁,几近透明的夜光白,朵朵争奇斗艳,香飘四处。更为神奇的是,牡丹除供人欣赏外,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且还可制成味道鲜美的牡丹饼等食品。
站在高处,举目四望,整个洛阳尽收眼底,而满园怒放的牡丹,竞相开放,更让人叹为观止。在阳光下,花瓣金色晶莹,花蕊金屑飞舞,花底带血色红晕,香气逼人。远观如美女玉树临风,花枝招展,亭亭玉立,近赏如嫦娥起舞,暗香浮动,含情脉脉。春末初夏的气息被成千上万的花蕊搅动着,蜜蜂和蝴蝶熙熙攘攘穿梭其间,绘成一幅明媚的祖国春光大写意。
从古至今每逢牡丹花盛开时节,总有四面八方游客云集洛阳举行赏花宴,游人穿着讲究,梳妆一新聚集牡丹园内,饮酒畅谈,有几分文采的人再咏吟几句优美典雅的俳句来,简直就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精神享受。在这千年古都,留下了不计其数皇室贵族、才子佳人、文人墨客的闪光足迹,其间无数珍贵友谊、浪漫爱情和历史典故就诞生在这牡丹盛开、香气袭人的时节。
而如今,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这牡丹盛开的花园内也不乏来自五大洲四大洋世界各地的游客,在百花丛中不同肤色的闪现,不同语言的交流,异国各色服装的展饰,更为牡丹园增光添彩。
常听人说“人比花娇”,其实多少美女面对牡丹都会自觉黯然,清雅高贵的牡丹花静静地绽放在蓝天碧水之间,宛若一张张笑脸,笑脸上蕴含着唐诗宋词的古典韵味,这不加修饰的美当然会让美女们自叹弗如了。就连当年的淑女加美女李清照,是否也担心“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在众多的牡丹花中,有的已有二三百年历史,甚至有长达1500多年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抵御着风雪雷霆,见证了民族的兴衰。她们的根深入人生、自然、历史,她们的情感凝聚着人类心灵的信息。纷繁世界,功罪评说都刻入了她们的年轮,值得人们深思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在短期内营造出摩天大厦,可以圆飞天之梦;市场经济的大潮可以孕育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但是任何科学巨匠都不可能高速度创造出弹奏生命和弦的天籁,养育出祖国的大好河山。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在动人的乐曲声中,心底吟颂着宋朝欧阳修“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诗句,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洛阳牡丹,踏上了归程。
(樊亚涛)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